西奥多·阿多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提出了“文化工业”一词。在阿多诺看来,文化同工厂制造的产品一样,变得越来越像商品。如今,斯科特·拉什和西莉亚·卢瑞提出,在所谓的“全球文化工业”中,阿多诺最恐怖的噩梦已经变为现实。拉什和卢瑞的新书令人信服地讲述了手表、运动服等物质对象如何变为强大的文化象征,以及以全球知名品牌为表现形式的象征生产如何成为资本主义核心目标。《全球文化工业》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充分地研究了从耐克球鞋到《玩具总动员》、从国际化足球到观念艺术的物质对象改变形式并跨越国界的过程。
本书旨在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启蒙辩证法”,对研究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学生、学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向往的那种小国寡民安居乐业的景象是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即使我这么爱凑热闹的人也是不可能老死不相与民往来的,何况那些雄心勃勃所谓有抱负之人?从上世纪开始,“地球村、全球化”之声不绝于耳,那么究竟什么是“全球化...
评分如今文化产品跟物质产品一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包括书籍、影视、娱乐节目甚至是当下如火如荼的世界杯,其实都是文化产品,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日益成为规模生产,与工业化流水生产线无异。就拿我国来说,那些曾经沸沸扬扬的超女、快男、现在火...
评分记得曾经看过一组数据,1914年前美国大部分的电影还有拍摄技术还依靠进口,1915年到1916年,美国影片出口增长近5倍;而美国影片进口则从一战前的1千6百万英尺下降到20年代中期的7百万英尺。到了1939年,美国商业部估计,美国占据了全球约65%的电影制片产量。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
评分记得曾经看过一组数据,1914年前美国大部分的电影还有拍摄技术还依靠进口,1915年到1916年,美国影片出口增长近5倍;而美国影片进口则从一战前的1千6百万英尺下降到20年代中期的7百万英尺。到了1939年,美国商业部估计,美国占据了全球约65%的电影制片产量。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
评分记得曾经看过一组数据,1914年前美国大部分的电影还有拍摄技术还依靠进口,1915年到1916年,美国影片出口增长近5倍;而美国影片进口则从一战前的1千6百万英尺下降到20年代中期的7百万英尺。到了1939年,美国商业部估计,美国占据了全球约65%的电影制片产量。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
人类会走向何方
评分外地人艾瑞克在学校图书馆挑的,他觉着好。
评分物化程度超越我们的想象,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文化的当下含义和书写方式
评分在全球化视野之下,对资本主义内部的反思。
评分物的媒介化+媒介化的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