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再转型

冷战的再转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沈志华
出品人:
页数:445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
价格:6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10815003
丛书系列: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
图书标签:
  • 沈志华
  • 历史
  • 冷战
  • 苏联
  • 地缘政治
  • 中苏关系
  • 中国近现代
  • 共和国
  • 冷战
  • 转型
  • 历史
  • 国际关系
  • 20世纪
  • 地缘政治
  • 意识形态
  • 美国
  • 苏联
  • 全球秩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冷战的再转型•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的作者利用国内外已解密档案文献,分析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一是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莫斯科会议以及中苏为实现的军事合作;二是炮击金门引发的苏联反应和中苏分歧;三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及苏联的反应;四是中印冲突以及中苏分歧公开化;五是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分析。《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冷战的再转型•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附录四个大档案及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作者简介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高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冷战史,苏联史,特别是中苏关系史和朝鲜战争。

目录信息

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
——关于防空协定、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的再讨论
一、双方的合作愿望与苏联的领导者心态
二、中苏实现军事合作的良好条件和背景
三、赫鲁晓夫的一相情愿与毛泽东的过激反应
四、中苏两党会谈的表面结果与潜在阴影
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一九五七年莫斯科会议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否告知苏联?
——兼谈冷战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读与利用
炮击金门:苏联的应对与中苏分歧
一、困惑: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的目的何在
二、恼火:赫鲁晓夫像傻子一样被蒙在鼓里
三、尴尬:莫斯科不得不为北京提供核保护
四、分歧:中苏关于处理危机的不同方针
苏联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反应及其结果
——关于中苏分裂缘起的进一步思考
一、竞赛的目标:超英赶美还是赶美超苏
二、苏联的态度:从热情支持到谨慎反对
三、中共的反应:从耐心期盼到愤怒出击
难以弥合的裂痕
——苏联对中印冲突的立场及中苏分歧公开化(1959—1960)
一、中印纠葛初起及莫斯科的关注
二、中印冲突升级与苏联的中立态度
三、中苏领导人面对面的激烈争吵
四、中印冲突升级与中苏分歧公开化
结构失衡:中苏同盟破裂的深层原因
一、一个现象和两种解释
二、我们的分析框架和思路
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结构失衡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国家利益,政党利益,个人权力,集体权力,一切都从某本书里找论据比正确,真理真的不辨不明还是欲盖弥彰,公理自在不言而明

评分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从解密的前苏联档案中看了很多和中国正史角度完全不同的阐述,试引用一段赫鲁晓夫的话“为什么你们能够批评我,老大哥就不能批评你们;你们口口声声说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但对苏共中央的观点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中苏同盟酝酿过程五年,友好合作时间总共十年,其中蜜月三年,分歧争吵直至破裂经过十年。近代国际政治中同盟体不胜枚举,中苏同盟为何如此短命,社会主义国家间如此脆弱和动荡的同盟关系的深层次原因究竟在哪里?除了意识形态分歧到国家利益冲突之外,沈志华还企图从党际与国际之间的结构性失衡的角度进行了新的阐述。书中还包括大量值得一读的解密档案细节,很值得一读。

评分

按需。

评分

高一时候读得,最近又翻了一遍。

评分

论文集子 不是很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