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沈志华 历史 冷战 苏联 地缘政治 中苏关系 中国近现代 共和国
发表于2025-03-29
冷战的再转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冷战的再转型•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的作者利用国内外已解密档案文献,分析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一是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莫斯科会议以及中苏为实现的军事合作;二是炮击金门引发的苏联反应和中苏分歧;三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及苏联的反应;四是中印冲突以及中苏分歧公开化;五是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分析。《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冷战的再转型•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附录四个大档案及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高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冷战史,苏联史,特别是中苏关系史和朝鲜战争。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从解密的前苏联档案中看了很多和中国正史角度完全不同的阐述,试引用一段赫鲁晓夫的话“为什么你们能够批评我,老大哥就不能批评你们;你们口口声声说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但对苏共中央的观点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中苏同盟酝酿过程五年,友好合作时间总共十年,其中蜜月三年,分歧争吵直至破裂经过十年。近代国际政治中同盟体不胜枚举,中苏同盟为何如此短命,社会主义国家间如此脆弱和动荡的同盟关系的深层次原因究竟在哪里?除了意识形态分歧到国家利益冲突之外,沈志华还企图从党际与国际之间的结构性失衡的角度进行了新的阐述。书中还包括大量值得一读的解密档案细节,很值得一读。
评分档案是死的,历史是动的。
评分已购 1957莫斯科会议,友谊达到顶峰。经历1958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炮打金门、大跃进、人民公社、1959中印冲突,中苏走向分裂。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的结构性矛盾是中苏分裂的深层次矛盾。附录随便翻翻,没怎么看。
评分沈认为中苏分裂并非两国领导人的意气用事,而是两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这一矛盾在于对时代特征的认识以及战争、和平、革命等观点存在的重大差距,其具体表现为57年莫斯科会议、58炮击金门事件、响尾蛇导弹事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争论及中印冲突等一系列事件。中苏矛盾的核心实质是争夺国际共运的领导权,这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解释赫鲁晓夫对于中国的政策远比斯大林宽容且大方,却无法在许多问题上获得毛的尊重与理解。苏共二十大扳倒斯大林后及处理东欧一些列事件中,中国的地位逐渐突出(包括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强了国力),使得毛产生蔑视赫鲁晓夫甚至取苏联而代之的想法,故须在国家决策等方面故意排斥苏联凸现独立性以展示其地位。关于中苏分裂深层原因沈还是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结构性失衡来理解,不过我想《中朝》中所论天朝观念也可以作为补充 @20
评分沈认为中苏分裂并非两国领导人的意气用事,而是两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这一矛盾在于对时代特征的认识以及战争、和平、革命等观点存在的重大差距,其具体表现为57年莫斯科会议、58炮击金门事件、响尾蛇导弹事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争论及中印冲突等一系列事件。中苏矛盾的核心实质是争夺国际共运的领导权,这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解释赫鲁晓夫对于中国的政策远比斯大林宽容且大方,却无法在许多问题上获得毛的尊重与理解。苏共二十大扳倒斯大林后及处理东欧一些列事件中,中国的地位逐渐突出(包括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强了国力),使得毛产生蔑视赫鲁晓夫甚至取苏联而代之的想法,故须在国家决策等方面故意排斥苏联凸现独立性以展示其地位。关于中苏分裂深层原因沈还是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结构性失衡来理解,不过我想《中朝》中所论天朝观念也可以作为补充 @20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冷战的再转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