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末,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成千上万的苏联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和各方面的技术专家纷纷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土,他们胸怀革命的理想,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1960年7月,苏联政府一道纸令,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撤退回国……
为了再现这段真实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在充分使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使读者能够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苏联顾问和专家在华历史的学术性著作。
自出版后,反响颇佳,俄罗斯、美国等正在翻译英文、俄文版,足见其影响。此次第三次再版,作者补齐疏漏,内容更完善。
作者长期研究中苏关系史,为该领域权威学者,不乏知名代表作。
曾主编《中苏关系史纲》《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史纲》获教育部学术著作一等奖,《一个大国》被中宣部列为党员干部推荐书目。
沈志华 1950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原则贯彻国家间交往始终,社会主义国家莫不如是,但在一定阶段,却总流露出无产阶级兄弟的共同历史视野和理想主义追求,苏援中,中援越,莫不如是,苏联专家在中国的全心投入,这是红色历史带有的特殊的感动。 当然带给人的思考不限于沈志华的结论,问题在于...
评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要么是维护团结统一,不顾他人(或放弃自己)的主权和利益;要么是以主权和平等原则遭到破坏为由,断绝相互之间的一切往来。不是不分你我的朋友,就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两国相好——大家以兄弟相称,高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掩盖了一切分歧和矛盾。...
评分从苏联专家在新中国建设中的作用看,太重要了。当时搞建设真的太需要他们的援助了,技术上,管理上。这么来看,叫一声大哥,没错!老哥,更亲热,所以应该是叫老大哥呀! 从苏联专家的个人经历看,在他们的一生中,真的很难忘。一位苏联专家说,这是他一生中过得最好的...
评分买来翻看本书的简介,发现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苏联顾问和专家在华历史的学术性著作。用了几天的时间阅读此书,发现此书作者为书写此书所下的功夫,本书历史资料、口述史料和档案文献极其丰富,对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前前后后、苏联专家的基本工作状况、生活条件以及中苏两国针...
评分沈志华一直是我比较敬佩的学者与作家,他对珍贵历史档案的搜集,对冷战时期历史的掌控,都是业界公认的。此次的《苏联专家在中国》更是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出于对美国的对抗需要,联合中国及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专家援助的过程。书中详尽的记录了苏联专家来...
中苏档案、出版文献、口述访谈,还能苛求什么呢?结论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尤为精彩,不流氓你就输了。
评分得史料者得天下!所以首先还是要有钱(去买档案
评分中苏档案、出版文献、口述访谈,还能苛求什么呢?结论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尤为精彩,不流氓你就输了。
评分档案!档案!档案啊!!!
评分顾问专家的作用的影响分析不深,以高层决策和外交分析为主。实际的帮助效果和矛盾产生的原因没有清楚地讲,只是点过,整体比较模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