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曾对人生的意义感到困惑。这个问题是否有答案?答案是否取决于我们?或者它不过是一个伪问题?在这部充满睿智和生气又能激发思考的作品中,特里•伊格尔顿展现了许多世纪以来的思想者,从莎士比亚、叔本华到马克思、萨特、贝克特,对人生意义问题的探索。作者知道,“本书的许多读者很可能会像怀疑圣诞老人的存在一样怀疑人生意义”,但同时又认为,在需要寻求共同意义的当今之世,我们有必要回答这个所有问题背后的问题。
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约翰•爱德华•泰勒”英语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近年出版的著作包括:《神圣的恐怖》(2005)、《英国小说导论》(2004)、《理论之后》(2003)、《温柔的暴力:悲剧的观念》(2002)、《文化的观念》(2000)、《后现代主义的幻象》(1996)、《文学理论导论》(1996年第2版、1983年第1版)等。
序言作者
邓晓芒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专攻德国哲学,亦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著有《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冥河的摆渡者——康德〈判断力批判〉导读》、《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意境》等,译有康德三大批判(杨祖陶校)等。
看到本书的标题,不少人会将其归为中学生读物,素质教育读物,或当作是一个作者靠老生常谈来赚点零用钱的忽悠之作。一般来说,看到那些空话连篇的谈人生谈成功的书,我一向也是敬而远之的。只是看看作者,竟是伊格尔顿这个人,学文学批评的人估计都知道他是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
评分——读伊格尔顿《人生的意义》 加缪曾经说,仅有的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在狮子山读书几年,已听闻过数起自杀事件。大多是在情感中甚觉意义的丧失,而选择自杀,跳楼者居多。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三天三夜也谈不完的话题,欲处理这一话题的人自然也面临诸多难...
评分很爱斑斓阅读,这本也翻开看。 书名很大,怀着不知名的情绪就打开看了。 我只能说前三十页我还勉强follow上,至第66页的时候(我只看了前面的中文部分)就感觉有点在逼着自己阅读了……洗了个澡又读完了最后一部分,诧异地发现,作者在最后一部分(part 4—人生是你创造的吗?...
评分哲学家有一个惹人讨厌的习惯:喜欢分析问题,而不是解答问题。我也准备以分析问题的方式开始我的论述。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伪命题?是否存在一个有效的答案,或者它只是一个伪命题,类似于传说中的牛津大学入学考试题目,题目只有一句话:“这是一个好问...
评分很爱斑斓阅读,这本也翻开看。 书名很大,怀着不知名的情绪就打开看了。 我只能说前三十页我还勉强follow上,至第66页的时候(我只看了前面的中文部分)就感觉有点在逼着自己阅读了……洗了个澡又读完了最后一部分,诧异地发现,作者在最后一部分(part 4—人生是你创造的吗?...
伊格尔顿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指点我们留意“人生意义”这头巨象的方方面面,在侃山和讲段子之余,不动声色地把好些思想武器塞到我们手里。给出上乘译文的新伟兄也辛苦了。
评分读过那么多晦涩的内容,我决定坚信:人生的意义是42。
评分向大众说明提出人生意义问题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喜剧演员(他诙谐地希望把自己归类为前者而非后者)。接着,作者没有提供现成的回答,反而质疑这个问题假定的清晰性。"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真正的问题还是有误导人的嫌疑呢?因此,这场讨论被引进必然探讨问题涉及的概念的语言意义的轨道中。与此同时,伊格尔顿持续关注"人生"和"意义"这两个概念莫测高深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的联合意义。当他把意义和人生问题的讨论限制在人的视角之内,人们大可不必厌恶地皱眉头。毕竟,意义的三个主要方面"宗教、文化和性"都是关于人的东西。伊格尔顿在书的大部分篇幅中关心的内容与其说是"人生"倒不如说是"意义"。在他看来,意义是最基本的概念,因为人生就是通过其意义而被人们所认识的,至少从理论上如此。
评分译林·牛津通识读本应该都读。
评分伊格尔顿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指点我们留意“人生意义”这头巨象的方方面面,在侃山和讲段子之余,不动声色地把好些思想武器塞到我们手里。给出上乘译文的新伟兄也辛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