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曾对人生的意义感到困惑。这个问题是否有答案?答案是否取决于我们?或者它不过是一个伪问题?在这部充满睿智和生气又能激发思考的作品中,特里•伊格尔顿展现了许多世纪以来的思想者,从莎士比亚、叔本华到马克思、萨特、贝克特,对人生意义问题的探索。作者知道,“本书的许多读者很可能会像怀疑圣诞老人的存在一样怀疑人生意义”,但同时又认为,在需要寻求共同意义的当今之世,我们有必要回答这个所有问题背后的问题。
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约翰•爱德华•泰勒”英语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近年出版的著作包括:《神圣的恐怖》(2005)、《英国小说导论》(2004)、《理论之后》(2003)、《温柔的暴力:悲剧的观念》(2002)、《文化的观念》(2000)、《后现代主义的幻象》(1996)、《文学理论导论》(1996年第2版、1983年第1版)等。
序言作者
邓晓芒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专攻德国哲学,亦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著有《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冥河的摆渡者——康德〈判断力批判〉导读》、《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意境》等,译有康德三大批判(杨祖陶校)等。
作者:诺曼·格拉斯(Norman Geras) 一 大多数人不会尝试用短小的篇幅去回答“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这样文章大多高举旗帜,空洞无聊,没有什么说服力。但伊格尔顿仍然写了这样的文章,并且完成得很好。他达到了他的写作目标,将问题处理得“明快又清晰”。通过广泛的...
评分倒是突然想起金岳霖的那个著名段子,说的是金岳霖给学生讲授逻辑课的时候,一个叫林国达的学生提了个怪问题(搁现在,我们叫他geek),金岳霖想了想,问他,“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 “林国达垂直于黑板”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但是在现实里寻找这个句子的意...
评分很爱斑斓阅读,这本也翻开看。 书名很大,怀着不知名的情绪就打开看了。 我只能说前三十页我还勉强follow上,至第66页的时候(我只看了前面的中文部分)就感觉有点在逼着自己阅读了……洗了个澡又读完了最后一部分,诧异地发现,作者在最后一部分(part 4—人生是你创造的吗?...
评分邓晓芒/文 (此为本书序言,原序无标题) 英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 )前几年写了一本哲学书:《人生的意义》。他在书中坦承,他不是哲学家,他是以“喜剧演员”的轻松明快的方式来处理这个崇高的主题的。的确...
看之前很苦恼,看后更为沮丧,如前言说书中没有答案,只觉人生没有意义,过了几个月后看了本哲学入门书,想通了些。 人生无意义,但生活仍要继续,准备系统的入门哲学,先学英语,因为翻译的书有瑕疵。 哲学无用,但我已成迷路人,我想看清点方向
评分看之前很苦恼,看后更为沮丧,如前言说书中没有答案,只觉人生没有意义,过了几个月后看了本哲学入门书,想通了些。 人生无意义,但生活仍要继续,准备系统的入门哲学,先学英语,因为翻译的书有瑕疵。 哲学无用,但我已成迷路人,我想看清点方向
评分向大众说明提出人生意义问题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喜剧演员(他诙谐地希望把自己归类为前者而非后者)。接着,作者没有提供现成的回答,反而质疑这个问题假定的清晰性。"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真正的问题还是有误导人的嫌疑呢?因此,这场讨论被引进必然探讨问题涉及的概念的语言意义的轨道中。与此同时,伊格尔顿持续关注"人生"和"意义"这两个概念莫测高深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的联合意义。当他把意义和人生问题的讨论限制在人的视角之内,人们大可不必厌恶地皱眉头。毕竟,意义的三个主要方面"宗教、文化和性"都是关于人的东西。伊格尔顿在书的大部分篇幅中关心的内容与其说是"人生"倒不如说是"意义"。在他看来,意义是最基本的概念,因为人生就是通过其意义而被人们所认识的,至少从理论上如此。
评分读过那么多晦涩的内容,我决定坚信:人生的意义是42。
评分伊格尔顿隐秘地表达了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幸福观,但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何种程度上,用何种方法,我们能够避免对“The Other”的恐惧和排斥从而拒绝利维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