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教授,男,1952年生於上海,後隨父母遷居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係德語專業,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8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學,90年以《論名稱》一文獲博士學位,其後赴歐洲工作一年,1993年5月迴國,重返北大任教,後調往華東師大哲學係。主要譯著有《存在與時間》,《哲學中的語言學》,著有《海德格爾哲學概論》,《語言哲學教程》等。
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陳嘉映先生,是當代中國 治學最塌實的學者之一,更可貴的是,他形成瞭一套自己的哲學觀念。這本書的主題是哲學和科學的關係,以及兩者各自和常識的關係。沿著這條主思路,上篇先粗略迴顧瞭哲學方式的整體解釋到科學方式的轉變。下篇分專題討論實證科學對經驗的關係,科學概念的特徵,科學的數學性質,預測、假說和實在問題。作者語言樸素,但識力驚人。哲學初學者細讀此書,必有大收獲。
《哲学·科学·常识》这本书的名字,直接把全书的三个关键词并列。书内容本身也很难说有某个可以提纲挈领的take-away argument。在和同事、读者、外国版权商谈论它的时候,我确实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自从《哲学·科学·常识》初版以来,很多受到其思想的公共价值感召的人,如同...
評分(一) 长久以来,我回避自己知识结构上的缺陷,现在回观,发现这种缺陷与心灵上的成长是紧密相关的。读童话长大的孩子与读二十四史长大的孩子在如何看待世界这个问题上有浑然不同的立场,我听过很多童话,开蒙后阅读的第一本书是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文学是唯一完整...
評分遵师命来读。 此前也听国盛老师提过,这几乎成为科学史专业学生的入门书(这当然是美言,论科学史的入门他的《什么是科学》也许更合适,而本书更关心科学“哲学”)。这话并非不当,整本书确实涉及到了相当大篇幅的科学史内容。但和《什么是科学》比起来,它更像是一本基于科学...
評分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当代社会,最不缺乏的也许就是思想。 环视当下,各色观念如星辰般繁多,流派林立,百家争鸣。但要说何种思想能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获得肯定,以至近乎“真理”的地位,最佳的候选者之一,恐怕就得数“科学”了。 毕竟,我们谁都不能否认,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在科...
評分哲学的初心是让人生而快乐,但是事实却愈行愈远。自牛顿奠定了物理学大厦的基础,数学便成为科学的语言,而物理学及其引领的科学,还有人文社科,经济甚至哲学也以数学为基底,维护自己的科学性。然而,哲学的实质并非如此,哲学的使命本来就不是产生新知识,它要求人类对已有...
部分的,不卑不亢的,囉囉嗦嗦的迴答瞭為什麼科學齣現在西方,因為作者拒絕迴答為什麼中國沒有産生科學這個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憑藉對西語和西哲的精通,前所未有的梳理瞭從“語詞”這個角度齣發的哲學、科學以及常識的綫索。也拯救瞭我的自卑,原來物理的不理解並非全部因為我是笨蛋,而是沒有用錯瞭沒有進入物理的語境,用常識去理解現代科學。
评分受益非淺
评分2017年第2本書。什麼是科學?什麼是哲學?要弄明白這兩個問題,必須追溯科學與哲學觀念發展的曆史。 一本科學哲學入門書,第一章和最後一章內容稍難,其餘部分比較通俗,作者的很多類比也很有趣,在這類書裏算是很難得瞭。 為什麼看這類書呢?因為科學、哲學和數學是所有學科的元知識。
评分真的不能說這是一個垃圾中的戰鬥機!“希臘文明好偉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中國教授寫的書!我是中國人,“中國的兩韆年的文明也不錯??”陳嘉映,你去死吧
评分斷斷續續看瞭很久。這本書不是在我腦海中撞齣火花,而是放瞭個汽油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