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先生,是当代中国 治学最塌实的学者之一,更可贵的是,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哲学观念。这本书的主题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的关系。沿着这条主思路,上篇先粗略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科学概念的特征,科学的数学性质,预测、假说和实在问题。作者语言朴素,但识力惊人。哲学初学者细读此书,必有大收获。
陈嘉映教授,男,1952年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学,90年以《论名称》一文获博士学位,其后赴欧洲工作一年,1993年5月回国,重返北大任教,后调往华东师大哲学系。主要译著有《存在与时间》,《哲学中的语言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教程》等。
个人认为,只有极高水平的人才能写出这样貌似“通俗易懂”的书。因为,只有把西方生硬的概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转化为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才能这样流淌地写出来。对比国内研究哲学的同仁们,写着别人弄不懂自己恐怕也弄不懂的欧化文章,陈嘉映的工作实在值得赞扬。
评分李文倩 在后期维特根斯坦那里,哲学是一种治疗。治疗的对象,当然是疾病。具体点说,是思想的疾病,是错误的思维方式。思维与语词相连。因此,错误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语词的误用。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家是那样一些人,他们先行穿过语词的荆棘丛,在危险的地方做上标记,警...
评分 评分踏踏实实、不带装腔作势的为学态度在国内哲学学者之中已日渐稀罕,陈嘉映在这方面堪称楷模,本书便是一个极好的范本。 在穷尽了逻辑和经验证据之后,哲学的终极论争总会回归凝结到态度/意见之争,哲学-科学之予我们这个民族终究是舶来品,于是对于大部分文科出身的国内哲学学...
评分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当代社会,最不缺乏的也许就是思想。 环视当下,各色观念如星辰般繁多,流派林立,百家争鸣。但要说何种思想能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获得肯定,以至近乎“真理”的地位,最佳的候选者之一,恐怕就得数“科学”了。 毕竟,我们谁都不能否认,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在科...
太精彩了!前面的大部分篇章都似乎在谈论科学哲学(自然也有很多我读不明白的地方),但最后一章对“哲学”的理解在长长的“科学”铺垫后得到了巨大的升华,感觉太爽了!陈嘉映绝对是当代党国最好的哲学教授(我觉得不需要“之一”)!
评分长知识,主要是指前四分之一。
评分这本书买不到实体版,断断续续在Kindle上看的(跨度长达1年多…)。最近终于看完,觉得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尤其在哲学与科学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关系上讲得非常清晰而有深刻的洞见。【我会把本书列在反思政教育洗脑必读书之列】我还是很想拥有此书的实体版,再看一遍。向大家严重推荐!
评分科学整体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而我们因此不能杜撰假说,即想形而上学发起根本的挑战。
评分受益非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