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與真》是特裏林1970年在擔任哈佛大學諾頓詩歌教授時的演講集,主要圍繞曆史中的自我之真誠與真實問題展開,某種程度上濃縮瞭他此前對諸多作傢及文學文化現象的研究與思考。由於涉及眾多的文學現象和理論問題,又包容瞭黑格爾、弗洛伊德有關精神的自我實現及潛意識理論,這部演講集的思辨色彩很濃。他認為,對真誠和忠於自我的不懈追求在道德生活中占據瞭一個至關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進一步的變化中,這種地位卻被強勁的現代真實觀念所篡奪。在整個西方文學和思想領域中比比皆是的例子都暗示著“誠”與“真”這兩種觀念所引起的矛盾和反諷。
萊昂內爾·特裏林(Lionel Trilling, 1905-1975),20世紀美國著名批評傢,生前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教授。他繼承阿諾德、利維斯以來的批評傳統,側重從社會曆史、道德心理的角度評論文學和文化,被稱為20世紀中期美國年青一代的思想導師,對當代批評影響甚大。其代錶作還有《自由的想象》、《弗洛伊德與我們的文化危機》、《反對自我》、《超越文化》等。
虽是文学批评经典,特里林的论述却深及过往历史和当下社会的许多向度,他对自传在英国兴起的缘由所做的考察甚至引起了我对工业化、现代化的感慨,哦,原来工业化是一件如此深刻和深远的事情。 特里林认为,“在历史发展的某个时刻,欧洲的道德生活为自身增加了一...
評分虽是文学批评经典,特里林的论述却深及过往历史和当下社会的许多向度,他对自传在英国兴起的缘由所做的考察甚至引起了我对工业化、现代化的感慨,哦,原来工业化是一件如此深刻和深远的事情。 特里林认为,“在历史发展的某个时刻,欧洲的道德生活为自身增加了一...
評分虽是文学批评经典,特里林的论述却深及过往历史和当下社会的许多向度,他对自传在英国兴起的缘由所做的考察甚至引起了我对工业化、现代化的感慨,哦,原来工业化是一件如此深刻和深远的事情。 特里林认为,“在历史发展的某个时刻,欧洲的道德生活为自身增加了一...
評分虽是文学批评经典,特里林的论述却深及过往历史和当下社会的许多向度,他对自传在英国兴起的缘由所做的考察甚至引起了我对工业化、现代化的感慨,哦,原来工业化是一件如此深刻和深远的事情。 特里林认为,“在历史发展的某个时刻,欧洲的道德生活为自身增加了一...
評分对于所有可能遇到的话题,人们将能在词典里按字母的顺序,找到为在社会上做一个体面的、可亲的人而必须说的话。 ——福楼拜《庸见词典》 黑格尔早已成为一口波光潋滟的古井,人们争先从中提上一桶桶水,以浇灌自己的思想花...
以文學和哲學相結閤的方式對道德生活進行分析
评分真誠意味著自我一緻性,而真實麵對的是社會性;真誠是鄉愁式的,嚮迴看的,嚮上的,真實是分裂的,矛盾的,日常英雄主義的。從真誠到真實,跟昆德拉《小說的藝術》中提到的,世界走嚮曖昧,直麵生存意義,有著共同的追求。
评分通過文本(文學、哲學、社會學等)探討“真誠”與“真實”的曆史演變與民族差異。特裏林真不錯。翻譯也好,這點非常重要。
评分前四章梳理“真誠”與“真實”觀念的曆史軌跡及其在代錶性文學作品中的體現,有所保留地藉用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中對“卑賤意識”與“高貴意識”的闡釋,給我帶來的震撼與啓悟一樣巨大;後一兩章論現代文藝,論者也逐漸捲入種種觀念的交戰之中,很難繼續保持抽離而絕對自信的論述。這也許正是我們的處境。
评分對歌德、奧斯汀、福樓拜的解讀真是好,令人想起知堂寫過的“我將告訴你,月亮是怎樣做的,又為什麼而做的”那段話。即便人永遠不能擺脫構造自己的東西,即使作為社會人不可避免會産生分裂意識,卻仍執著於誠實的靈魂,仍選擇努力相信他自己所是的那個自我,痛苦、怨恨以及精神的失敗,第一次覺得這些或許也沒有那麼沉重。以及,他講奧斯汀的地方對於我來說其實遠超文本解讀而是人生之書,從不質疑古樸的生活理想,一直相信著“存在是甜蜜可愛的”,相信著事情並不是它們將要成為的那樣,而是一個未經腐蝕的頭腦最初察覺到的那樣;不是否定生活,而是以始終貫一的誠實靈魂打心底裏去肯定它,信任筆下的人物以及真實的生活,信任“不是想成為,而是無可避免地是他此刻所是”,反而有一種令人熱淚盈眶的奇異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