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蛇

兩頭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黃一農
出品人:
頁數:545
译者:
出版時間:2006-08-01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544257
叢書系列:社會·經濟·觀念史叢書
圖書標籤:
  • 曆史
  • 宗教
  • 黃一農
  • 天主教
  • 明清
  • 宗教史
  • 社會文化史
  • 基督教
  • 懸疑
  • 推理
  • 犯罪
  • 心理
  • 驚悚
  • 都市
  • 人性
  • 陰謀
  • 暗流
  • 命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明末奉天主教的士大夫當中,以被稱作“三大柱石”的徐光啓、李之藻和楊廷筠最齣名,相關的研究也因此較多,故本書乃選擇17世紀另一些奉教士人(成啓元、瞿汝夔、許樂善、張賡、王徵、魏學濂、孫元化、韓霖、嚴謨、夏大常、鮑英齊等)和皇親內臣(如永曆朝中之兩宮太後、皇後、皇子慈炫、太監龐天壽等)做為主軸,嘗試探索這一代天主教徒奉教的因緣、心態與曆程,並析究他們如何運用其人際網絡以擴張西學和西教的影響力,及其在麵對天、儒矛盾時如何自處。此外,亦旁涉明清之際一般士大夫與教會中人的交往情形,希望能對西學、西教在中國社會的影響層麵亦有所掌握。

本書資料翔實,且迭有新史料被發現,從而使書中對有關入和事的考證相當精實,在此基礎上所發議論也新見迭齣,十分精彩,是一部在觀點、材料與研究方法上都有創新的學術力作。

著者簡介

黃一農,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77年畢業於颱灣新竹清華大學物理係,1985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係博士學位,鏇即至麻州大學天文係從事研究。1987年改行任職於新竹清華大學曆史所,研究興趣為天文學史、天主教史、明末清初史、海洋探險史、術數史和火炮史等領域。1993年應邀至荷蘭萊頓大學擔任首屆“鬍適漢學訪問講座”,並次第獲授傑齣人纔發展基金會講座、“教育部國傢講座”、香港大學榮譽教授和東吳大學通識講座教授等榮譽。曾任颱灣天文學會理事長、新竹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現任該校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迄今共發錶論文約百篇,詳見其個人網站(http://vm.rdb.nthu.edu.tw/ylh)。

圖書目錄

自序/i
第一章 大航海時代中的十字架/1
第二章 天主教徒瞿汝夔及其“傢難”/34
第三章 “泰西儒士”與中國士大夫的對話/66
第四章 儒傢化的天主教徒:以王徵為例/130
第五章 忠孝牌坊與十字架:魏學濂其人其事考/175
第六章 鼎革世變中的天主教徒韓霖/229
第七章 《鐸書》:裹上官方色彩的天主教鄉約/254
第八章 明清天主教在山西絳州的發展及其反彈/287
第九章 南明重臣對天主教的態度/312
第十章 南明永曆朝廷遣使歐洲考/348
第十一章 “中國禮儀之爭”被忽略的聲音/387
第十二章 明末清初“帝天說”所引發的論爭/436
第十三章 “兩頭蛇族”的宿命/462
大事年錶/483
傳教士姓名對照錶/488
參考文獻/491
索引/52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一个热门课题,中外学者论著颇多。就西学东渐这个方面而言,以往的研究著作最多的关注是传教史以及与此相关的西方科技和物质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比如数学、物理、天文等科学的传入,西洋的测量仪器、钟表火炮的传入;其次也很关注西方建筑艺术、绘画...  

評分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一个热门课题,中外学者论著颇多。就西学东渐这个方面而言,以往的研究著作最多的关注是传教史以及与此相关的西方科技和物质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比如数学、物理、天文等科学的传入,西洋的测量仪器、钟表火炮的传入;其次也很关注西方建筑艺术、绘画...  

評分

很好的书,不知道用“又是一个黄仁宇”的评价是否得体。在教会和火器专题方面,作者的研究很强大,研究的成功可能和作者的耶稣会身份以及物理学出身带来的优势有巨大关系。 国内无出此人,国情原因...

評分

元亡后,西欧有两世纪之久,无人提及中国,这种沉默化为一种神秘。当利玛窦来到大明,听从瞿汝夔蓄须留发,脱去僧服改穿儒服的建议,更采用“补儒易佛”的传教策略,自称“西儒”,与释家多有论战。即有相当数量的儒家士大夫相信自己找到了祛除晚明心学末流狂禅对儒学正统造成...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明末清初天主教研究的扛鼎力作,引證翔實,創見頗多,作者以理科學術背景而撰就如此一部煌煌巨著,誠屬不易。不過,可能同樣是因為學術背景的差異,在一些基本概念上略有訛誤,難免令人遺憾

评分

: B979.2/4814

评分

體大精深

评分

因為見瞭真佛,所以纔看瞭他這部真經,真正的厲害!

评分

相當好的史書,不過過於重視考據而不注重思想,還不如劉耘華。雖然天學廣闊影響,上至永曆、大學士,下至平民,卻沒有留下什麼痕跡。護教也好“闢邪”也罷,沒有形成真正的衝突與對話。無非被實學吸引,或者用來反佛,真正的衝擊太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