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作品集X: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韦伯作品集X: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韦伯
出品人:
页数:517
译者:康乐
出版时间:2005-12-1
价格:3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58212
丛书系列:韦伯作品集
图书标签:
  • 韦伯
  • 宗教
  • 印度
  • 社会学
  • 印度教
  • 佛教
  • 哲学
  • 宗教学
  • 韦伯
  • 宗教社会学
  • 印度教
  • 佛教
  • 印度宗教
  • 社会学经典
  • 比较宗教
  • 经典著作
  • 思想史
  • 现代性批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他是社会学的大师,犹如牛顿之与物理学,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思想家。科塞评价说:韦伯以永不停息的斗争为代价获得了清晰透彻的认识。很少有人达到他那样的深度。他带来的是对人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他对社会行动中的磨难、悲剧以及偶尔的成功的超脱的关注,使他成为社会分析的科学和艺术的至今无人能及的大师。如果说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知识界对韦伯还很陌生的话,那么经过至今余温尚存的“韦伯热”,大家对“祛魅”、“理想型”等韦伯特有的术语已耳熟能详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陆市场上的韦伯作品层出不穷,但一直不成系统,各个译本的译品亦参差不齐。此次广西师大出版社引进的台湾钱永祥等先生合力译出的韦伯作品集,填补了一直以来的缺憾。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本,主要是对印度教的一次梳理。

对印度人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至今仍有着重大影响的印度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公元前5世纪崛起于印度的佛教,尽管曾经灿烂一时,终究仍如过眼云烟,在千年前即销声匿迹于印度大陆,然而本书的标题仍为《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反之,尽管中国至今角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佛教信徒的国家,韦伯在论述中国的宗教时,书名用的却是《儒教与道教》,其中也很少提到佛教,其道理何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在本书找到答案。为了便于阅读,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增添了许多译注,对于了解印度社会、思想与佛教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

本书属于社会学大师韦伯作品集之一。作者在本书研究了印度的宗教。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中国扮演了类似法国在近代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达的‘洗练’,莫不是源自中国,再传布于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岛。相反的,印度的意义则可媲美于古代的希腊世界:在亚洲,举凡超越现实利害的思相,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德国学者,与马克思、涂尔干齐名,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历任柏林、弗莱堡及海德堡等大学教授。一生著述甚多,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最为国内读者所知晓。

目录信息

序言/苏国勋第1篇 印度教的社会制度第一章 印度与印度教的一般地位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义与仪式第四章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第五章 婆罗门的地位与种姓的本质——和“部族”、“行会”、“身份团体”的关系第六章 种姓的社会阶序概观第七章 氏族的地位与种姓第八章 种姓的主要集团 一、婆罗门 二、刹帝利 三、吠舍 四、首陀罗第九章 种姓的种类与种姓的分裂第十章 种姓的纪律第十一章 种姓与传统主义第十二章 种姓秩序的宗教救赎意义第十三章 种姓在印度的历史发展条件第2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第一章 婆罗门宗教意识之反狂迷的、仪式主义的性格 ——与希腊及儒教知识阶层的比较第二章 法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之阙如第三章 印度的知识、禁欲与神秘主义第四章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第五章 婆罗门文献与印度学问第六章 救赎技术(瑜伽)与宗教哲学的发展第七章 正统的救赎理论第八章 《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第九章 上层职业僧侣的异端救世论 一、耆那教 二、原始佛教第3篇 亚洲的教派宗教与救赎宗教第一章 原始佛教转化的一般因素第二章 阿育王第三章 大乘佛教第四章 布教 一、锡兰与中南半岛 二、中国 三、韩国 四、日本 五、亚洲内陆:喇嘛教第五章 印度正统的复兴 一、一般性格 二、湿婆教与灵根崇拜 三、毗湿奴教与信爱虔敬 四、教派与导师第六章 亚洲宗教的一般性格附录一 参考文献附录二 门户开放的种姓附录三 印度史纲译名对照表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看了大概2、30页吧,挺长见识的,但没坚持下去了。本来是去尼泊尔之前想多了解印度教买的,现在尼泊尔之行也过去整一年了,,,,,,点一下名,不知道夜莺同学有没看完?  

评分

这在德语作家中似乎不多见,表扬一下先 这好像是我读的第二本韦伯的书,已经喜欢上他了,打算通读一下

评分

看了大概2、30页吧,挺长见识的,但没坚持下去了。本来是去尼泊尔之前想多了解印度教买的,现在尼泊尔之行也过去整一年了,,,,,,点一下名,不知道夜莺同学有没看完?  

评分

这在德语作家中似乎不多见,表扬一下先 这好像是我读的第二本韦伯的书,已经喜欢上他了,打算通读一下

评分

全书看完了,但是并未有很深的感受... 只是在书中接触到一个西方人眼中的印度教与佛教... 很多事实上都在与西方宗教做对比性的阐述.  

用户评价

评分

其实对印度教的阐述让人有点遗憾,总想他就湿婆神之类的再说再说一点,对湿婆的各种形态太感兴趣,毕竟以成熟框架分析这个“神”本身的变化,大约也是只有韦伯能做到的事情。他最让人佩服的地方便在于脉络的清晰,从种姓说起,再一次指向有学识的阶层和底层的分离,以及印度教对于底层的立足根本。然后就救赎展开,分别探讨了佛教,湿婆教和毗湿奴教不同的冥想禁欲苦行以求得的一种恍惚状态摆脱轮回,其间对比中国和日本——日本的这次说的很详细,封建采邑制的说法和近代日本都有脉络可连。韦伯从经济入手的方面总是让人觉得牵强而散乱。而可能是我阅读顺序的问题,对于基督教教义的入世力量有点不解,因而在他点到即止的时候不能就已有的知识理解是什么使其走向了一个反面。另外就是,作为亚洲人,深感他所说的两种力量的牵引,是一种不同的现代拔根问题造成了我们种种意义的缺失吧。

评分

译者威武!

评分

难得的对于印度宗教的可信译本。

评分

事实上第二次也好不了哪里去。。。但至少我明白了点神义论

评分

译者威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