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1909.10—2000.3),精神哲学家,翻译家。早年(1928—1936)追随鲁迅,留德期间(1929—1932)为鲁迅搜求欧西版画。后因其父病危回国,寄寓上海。在鲁迅的推荐下,为《申报》副刊“自由谈”撰写杂文,并受鲁迅之嘱翻译尼采著作。抗战爆发后,随中央艺 专辗转西南。1940年,任中央图书馆编纂,并兼任中央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受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委派,赴印度参与中印文化交流,任泰戈尔国际大学教授,尝讲欧阳竟无唯识学思想。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任华文部主任。1978年底回国。1979年初,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
梵澄先生的学术贡献举凡有五:1、重点地翻译尼采(四部);2、系统地翻译印度古代经典(《五十奥义书》、《薄伽梵歌》等);3、全面地介绍印度现代“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思想(《神圣人生论》等);4、用英文著述及翻译中国古代学术菁华(《小学菁华》、《孔学古微》等);5、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阐释中国古典思想(《老子臆解》、《陆王学述》等)。
《徐梵澄文集》收录了徐梵澄早年翻译的尼采作品《苏鲁支语录》、《尼采自传》等,他翻译并重新修订过的《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关于古印度文明的经典,以及他写的阐发中国哲学的《老子臆解》、《陆王学述》等著述。文集还首次出版了他的五部英文著作,《小学菁华》、《孔学古微》、《易大传———新儒家入门》等,当年他翻译的初衷是向西方介绍“孔学、小学及中土所传唯识之学”。
文集中还收录了徐梵澄翻译的大量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创办人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著作,其中《神圣人生论》被印度视作现代惟一经典,还包括《瑜伽论》等4部。另外还有《母亲的话》共四辑,包括当时在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担任院长、被徐梵澄称为“神圣母亲”的密那的言论,甘地曾经赞曰:“此滴滴甘露也!”
此外,文集中还包括了徐梵澄首次面世的自订古体诗集《蓬屋诗存》,系统收集了大量集中反映他思想精神的片段,以及关于佛、老、庄的文章,如《蓬屋说诗》、《希腊古典重温》等。
先生《玄理参同》释赫拉克利特的名言的一段论鬼神与生死的摘抄 众神有朽,人则恒生!————赫拉克利特 .....据室利.阿罗频多所举《韦陀》之喻,则此一信仰起源甚古,是说人有永生的原则内在,而天神下将于生死中,尤其生死。佛乘保持了同此一信仰,但理想是成佛或得涅槃。...
评分关于徐梵澄,刘小枫在《圣人的虚静》中用政治哲学扯淡扯了那么多,连老子的南面帝王术都扯上了,其实一点也都没扯到点上,刘小枫要是对先生更多了解一些,就该知道徐梵澄本人是最讨厌韩非对于老子哲学做这般政治的篡改与解释,更何况是他那种政治哲学的扯淡读解。如果读懂先生...
评分徐先生一生行事低调,气节高古,其学问也曲高和寡,赞叹徐先生人格和整体学问的很多,但就徐先生精神哲学深入梳理的却不多,贴出此文,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以期对先生的学问进一步学习和梳理。 《玄理参同》这本书是在室利•阿罗频多评赫拉克利特的基础上,徐梵澄先生再作的...
评分《尼采自传》(德译汉)——中国第一本从德文迻译的尼采原著,鲁迅嘱咐梵澄翻译并亲自校对;另收录梵澄节译尼采《人间的,太人间的》。 《薄伽梵歌》(梵译汉)——印度人的“圣经”,为了解印度民族精神之钥;梵澄以楚辞体翻译之,1957年在印度首次出版. 《玄理参同》(英译汉...
评分蓬屋说诗:诗与人类文明共始源以及诗之时代精神 自来论诗或撰诗话者,多就诗意及诗人本身言之。撰纪事或本事者亦然,罕有言及“时代精神”者。实则天籁,人工,才情,学力,皆系乎此,即诗人为其所支配,有不自知其然而然者。精神无形,可见者源流正变兴革盛衰之迹;则《...
第一卷,老子臆解
评分没全读
评分没全读
评分卷一。精妙绝伦∩__∩
评分启发悟得道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