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葛兆光
出品人:
頁數:214
译者:
出版時間:2006-06-01
價格:2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905004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葛兆光
  • 文化
  • 中國文化
  • 曆史
  • 思想史
  • 中國文化史
  •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 中國
  • 古代文化
  • 中國文化
  • 曆史講義
  • 傳統思想
  • 儒傢思想
  • 禮製
  • 經典著作
  • 學術研究
  • 文明傳承
  • 思想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這本書裏麵,作者不想把“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涇渭分明地劃開,也不想特彆偏重“精英文化”或者“一般文化”,作者隻是想讓閱讀者瞭解並且感受“古代中國文化世界”。所以,這裏的內容,有古代中國觀察世界的方式,它影響瞭一直到今天的中國人麵對外部世界的立場和態度,也有古代的婚禮喪儀,因為它可以瞭解到中國的傢族製度,甚至瞭解到儒傢和政治,作者想這是古代與現代中國文化最重要的方麵,它構造著中國人對內部世界的秩序感。佛教可能是西洋文明來到中國之前,對中國衝擊最大的外來文化,需要追問的是,到底它如何影響瞭中國古代和現代的生活世界?而道教呢,則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至今中國人的生死觀念和幸福觀念,好像還在古代道教的延長綫上。盡管前麵儒、釋、道都有瞭,但是,為瞭讓閱讀者瞭解一個更真實更普遍的古代中國,作者也在書中勉力去談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特彆是專門講瞭一下流行於中國的風水,因為,在風水背後是影響整個漢族中國人思維的陰陽五行知識。

著者簡介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於上海。初中畢來以後,曾經在貴州苗族山區插隊。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1984年研究生畢業。曾經在江蘇揚州師範學遼曆史係任教。1992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教授提名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研究中心的學術委員與兼職教授。並曾應邀先後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颱灣大學曆史係客座教授。為清華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中國文化名著導讀》、《中國宗教與文學》、《中國古代社會與文化》、《中國思想史》、《中國宗教史研究》、《曆史與文化理論》、《中國學術經典選讀與研究》、《宗教文獻概論》、《思想史經典著作研讀》等課程。

主要著述如下:

《禪守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齣版社,1986年。

《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齣版社,1987年。

《古代詩文要籍詳解》,北京齣版社,1988年。

《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劄記》,香港中華書局,1989年。

《想像力的世界——道教與唐代文學》,北京現代齣版社,1990年。

《唐詩選注》,浙江文藝齣版社,1994、1999年。

《中國經典十種》,香港中華書局,1933年;上海書店齣版社,2002年。

《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北京大學齣版社,1995年。

《葛兆光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1997年。

《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中國思想史第二捲》,復旦大學齣版社,1998、2001年。

《中國宗教與文學論集》,清華大學齣版社,1998年。

《域外中國學十論》,復旦大學齣版社,2002年。

《古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十講》,清華大學齣版社,2002年。

《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三聯書店,2003年。

譯作有《通嚮禪學之道》,日本鈴木大拙原著,上海古籍齣版社,1989年。

學術性的隨筆和評論結集齣版的有《門外談禪》、《考槃在澗》、《佛影道蹤》、《作壁上觀——葛兆光書話》、《並不遙遠的曆史》和《在異鄉聽雨看雲》等。

內容節選

引子:《坤輿萬國全圖》象徵古代中國將走進近代世界

2001年的鞦天,去北京的意大利使館看一個關於傳教士與中國的展覽。

我佇立在那個不大的展覽廳,凝視著一幅著名的、叫做《坤輿萬國全圖》的世界地圖,那上麵有五大洲、有四大洋,也有著奇奇怪怪的異獸怪魚,仿佛迴到曆史。韆萬不要小看這幅地圖,這幅地圖是一個標誌,象徵著古代中國觀念世界的一個大變化,是什麼大變化呢?就是中國人麵前以自我為中心的“天下”,突然變成瞭“無處非中”的“萬國”,因此,中國要生存在這萬國林立的“世界”上。如果說,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那麼,“全球化”從這幅世界地圖給中國人展示一個互相聯係、共同存在的“萬國”圖像時,就已經悄悄地開始瞭。

圖書目錄

自序:揣一張地圖去古代中國旅行
第一迴 古代中國的“天下”,近代世界的“萬國”
引子:《坤輿萬國全圖》象徵古代中國將走進近代世界
一、近代西方人的世界觀和古代中國人的天下觀
二、九州和五服
三、天圓地方:空間的想象
四、四方復四方:從談天衍的想象到張騫的鑿空
五、知識和觀念的分離:固執的中國天下觀
六、佛教沒有徵服中國,但是佛教曾經給瞭中國一個機會
七、佛教觀世界和佛教世界觀
八、關於“世界”的想象與心情
九、學術研究的基本立場:拿證據來
十、利瑪竇《輿地山海全圖》之後:中國世界觀的轉變
十一、從天下到萬國
第二迴 從婚禮喪儀想象古代中國
引子:想象古代,如何想象?
一、從格羅特在廈門看到的葬禮說起
二、未知死焉知生:“為死人的葬禮都是做給活人看的”
三、稱謂:漢族人的親族分彆
四、男女有彆:同姓與不同姓
五、閤兩姓之好:古代漢族人的婚禮
六、大觀園裏小社會:從林、薛、史、王與賈寶玉的關係說起
七、長幼有序:孝和悌
八、傢庭、傢族與傢族共同體:同心圓的逐層放大
九、喪葬儀禮與喪服製度:衣服絕不僅僅是衣服
十、五服製:認同、等差與區彆的標誌
十一、近代中國的葬禮:俗世的改變
十二、傢譜族譜和祠堂祭祀:死去的祖先蔭及子孫
十三、傢族與儀式在古代中國社會生活中的意義
第三迴 傢國秩序——國傢、社會與儒傢
引子:從“傢”到“國”,從“禮”到“法”
一、傢有傢規,國有國法:從傢庭、宗族到國傢
二、國傢國傢:國在傢之上
三、國傢與秩序的需要
四、儒傢的禮:禮貌、禮節與禮製
五、儀式:靠象徵建立秩序、閤法性
六、什麼是“儒”?“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也”
七、穿衣戴帽,不僅僅是穿衣戴帽
八、從禮到法的提升:傢庭秩序到國傢秩序
九、名分:“必也正名”
十、“敬”與“仁”:和睦、等級與尊卑
十一、儒學的確立與瓦解
第四迴 佛祖西來?——眾說紛紜的佛教傳來途徑
引子:1900年斯文·赫定的發現
一、“發現”,什麼是“發現”?
二、進入話題:中外交流的通道
三、外麵的世界很精彩:路在何方?
四、樓蘭:古道西風
五、佛教自西來:普遍的看法
六、真的是這樣嗎?伯希和、梁啓超與鬍適的疑問
七、另闢蹊徑:有關的猜測
八、西南通道:想起瞭馬幫和史迪威公路
九、南海通道:《理惑論》的啓迪
十、結語:條條大路通世界
第五迴 佛教徵服中國,還是中國徵服佛教?
引子:從山門逛到藏經閣
一、印度佛教的傳說
二、佛教對人生的基本判斷:十二因緣
三、解脫之道:“苦集滅道”四諦
四、解脫之法:“戒定慧”三學
五、佛教傳入中國
六、異域的禮物:新思想和新知識
七、天下更大時間更長:佛教的宇與宙
八、沙門不敬王者,可以嗎?
九、佛教啓示錄
第六迴 似佛還似非佛——話說《壇經》與禪宗
引子: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六祖之爭的思想史意義: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
二、說“空”:空空如也
三、漸修:神秀代錶北方的禪
四、頓悟:惠能代錶南方的禪
五、《壇經》的故事
六、鬍適的發現:《壇經》的著作權齣瞭問題
七、《壇經》的關鍵詞之一:自淨
八、《壇經》的關鍵詞之二:無念無相無住
九、《壇經》的關鍵詞之三:不立文字
十、《壇經》的關鍵詞之四:頓悟
第七迴 大慈大悲觀世音——民眾的佛教想像
引子:大慈大悲與救苦救難
一、佛教經典裏的觀世音菩薩
二、有關觀世音菩薩來曆的傳說
三、觀世音菩薩的各種形象及其故事
四、古代中國關於觀音菩薩的另類想象
五、觀音故事中的文化接觸問題
第八迴 古代中國的道傢——從老子到莊子
引子:道傢與道教
一、道可道:那個關心身外事的時代
二、非常道:道傢也不同
三、不得不說的,和“不可說可不可說非常不可說”
四、模棱三可:“道”的多重涵義
五、虛玄的與實在的
六、同是道傢,老子、莊子也不同
七、無待:渾沌鑿七竅的故事
八、蝴蝶、烏龜與骷髏
九、無心是道:心齋與坐忘
第九迴 永生,如何永生?——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上)
引子:這是“中國的”宗教
一、從秦漢到明清:兩韆年道教簡史
二、九轉還丹:為永生的煉丹術
三、憑什麼相信外丹能給你永恒?
四、經曆九轉方成丹:丹爐與丹藥的炮製原理
五、內丹:古代中國思想世界的産物
六、氣:內丹的根本道理
七、內丹的基本方法
八、永生的追求
第十迴 幸福,如何幸福?——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下)
引子:神靈佑我得平安
一、多神與一神:從永樂宮三清殿壁畫說起
二、神仙係譜:三清、玉皇與眾仙
三、齋醮儀式:溝通神鬼人
四、解決世俗睏厄的法術:念咒
五、解決世俗睏厄的法術:畫符
六、解決世俗睏厄的法術:法器
七、道教是一種宗教,是一種中國的宗教
第十一迴 古代中國的兩個信仰世界
引子:實際的和書本上的
一、上下分流:兩個不同的觀念世界
二、大傳統與小傳統
三、不分儒、道、佛:混融的信仰
四、信仰什麼,祈求什麼?
五、民眾宗教信仰的基本觀念
六、民眾宗教觀念的傳播
第十二迴 從風水說到陰陽五行
引子:從風水說起
一、風水之源
二、想象大地:風水的思想背景
三、儒者與風水
四、降而為風水先生
五、陰陽五行,為什麼是陰陽五行?
六、“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七、在曆史中看纔是公平的
結語 文化,什麼是中國的文化?
引子:從“古代”走到“現代”的中國
一、迴首已是百年身:喚迴曆史記憶
二、文化與文明:不得不分辨的兩個概念
三、傢族與親情:中國(漢族)文化的若乾側麵
四、曆史與現實:閤理的與不閤理的
五、天人之際:中國(漢族)文化的若乾側麵(續)
六、數字式概念:陰陽五行八卦九宮十二月
七、東西大不同:這理性不是那理性
八、漢字如魔方:中國(漢族)文化的若乾側麵(再續)
九、文化分類:究竟什麼是“中國的”文化?
十、重新思考中國文化
建議閱讀文獻
大陸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读完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实话说,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那么漫无目的的翻了翻,又看了看目录,内容很多,包括了儒佛道等各种文化知识,让我非常欣喜。我最喜欢这类宗教的初级读物了,天南海北的聊一聊宗教的各类隐秘的事情,加上各种小故事,各种宗...  

評分

读完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实话说,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那么漫无目的的翻了翻,又看了看目录,内容很多,包括了儒佛道等各种文化知识,让我非常欣喜。我最喜欢这类宗教的初级读物了,天南海北的聊一聊宗教的各类隐秘的事情,加上各种小故事,各种宗...  

評分

一本讲义,通俗又不失深刻。作者仍然运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概念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涵盖古代中国的社会秩序、儒释道三家思想、民俗生活等。 古人的信仰世界我们可能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如果设身处地,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古代家国制度不能不讲儒家,国建立在家的基础之...  

評分

葛兆光先生的《中国思想史》刷新了中国思想史写作的模式,但葛先生在反复倡言关注日常叙事的同时,有一点也是不得不提出的,即忽略了思想深度的挖掘而过多沉浸在较为普通有时候甚至是有点牵强的联想与抒情之中。 同样的问题延续到了该书,当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  

評分

作者以一种漫谈的形式分章节的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化若干核心理念的来源与发展,对 礼-->儒的发展, 道-->道教的发展,印度佛(或早期中国佛)-->禅宗的发展都cover了。基本是将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复合认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漫谈的形式加入对很多东西都有自己的理解和...  

用戶評價

评分

: K220.3/4739

评分

沒來得及看

评分

明白曉暢

评分

每到周末都在kindle上劃拉各種書,葛兆光是關鍵詞之一。

评分

兩個信仰那章尤其欣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