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作者分成三个部分。首先他对于爱是否是艺术的问题做了说明,将学习艺术的程序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二是实践。在爱的理论方面,作者由人类生存的关键来谈爱,并将生活中可能的爱的形式做了区分探讨,意图指出在形式之下,爱的本质是相同的;包含了照顾、责任、尊重与了解。而关于实践,爱与一般艺术没有两样,必须能自律、专注、耐心,能察觉到爱对己身的重要性。《爱的艺术》中,作者仍不免对现今西方现代社会做了批判,批判西方社会中爱的瓦解;而此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来判读。因此,弗洛姆是一个对现代社会高度关怀的学者,由其一系列著作中可体会他对自由与爱——这些人类的生存条件的重视与强调。弗洛姆认为。应该使得人不再同自己的力量产生异化,并且不再通过崇拜新偶像——国家、权力、消费的方式去体验自己的力量,只有在这样一个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当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时,爱,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态度。
弗洛姆(1900—1980),原籍德国法兰克福,1932年弗洛姆赴美,随后定居美国,并且改入美国籍。他既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又是马克思的信徒。以现代学术分科的眼光,弗洛姆可以同时被说成是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哲学家、伦理学家甚至宗教思想家。
(读书笔记一篇,权当做一年以来在《爱的艺术》读书小组和大家学习、探讨的纪念) 当我第一次阅读弗洛姆《爱的艺术》时,我首先感到的是讶异:为何爱被称为一种艺术?在我的潜意识中,爱是一种本能,它涵盖的内容过于庞杂,以至于言语无法穷尽它的全部意义。正如《圣经》...
评分 评分这是一本可以轻松地阅读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书,我很庆幸我遇见了它。弗洛姆的文笔很流畅思维很连贯,不是严肃地说教,也不算是牧师般的引导,他不是要教会我们什么,他只是在讲述,就好像一个长者在讲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中关于爱的那一章节。每个听众各取所需。 身边的朋友常常...
评分很多学科,源于哲学,或者说的更武断一点,追寻所有学科的根源,都将追溯到某个哲学问题。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困惑,必须要从哲学去寻找答案和解脱。而“爱情”,就是这些问题中的一个。 看过很多探讨爱情话题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比如《好想好想谈恋爱》,里面的主...
评分很可悲的发现,实践爱的艺术往往是一个人的修行。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理想地认为: “要同对方建立真正的、创造性的紧密关系 。只有爱情才能带给我知识,在结合的过程中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
熊小熊,你在我心里
评分每句话都感觉戳中。可谓句句箴言。在想如果每个人都读过此书,并很好践行了的话,这个社会就是个成熟的社会,也不会有那么多幺蛾子了吧。。然而现在世道盛行的相爱相处模式真的是nozuonodie。我们都想和对方好好的,关键是表光等着被爱而自己不去爱呀!
评分翻译超烂…
评分在论文堆积下还是抽时间看了,给人很深的启发,期待有时间二刷、三刷。理想中的男票一定要读这本书。 //应当精读,即使从弗洛姆的学术背景上看这本书很有讽刺意义,不过内容很贴合自身。贴合现在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与现状,很让人认识自己认识周围一切的一本书。 对于现在的状况而言,突然明了。
评分最近在做天下父母之爱,最后访问了很多人,得来的唯一结果是,中国的父母,其实”一生为奴“。为了孩子,可以倾尽所有,青春,金钱,经历,直至耗竭自己的人生。待孩子长大成人成了别人的父母,年迈的他们依然很有热情地替孩子照顾着孩子的孩子。如此轮回,如此这般。有时厌烦父母专制般地爱,但想想有一天啊,有一天,我们也成了某个人的父母,那么,还不是依然像此前讨厌的父母一样,去控制着孩子?我们自己定义为,那叫爱。 这样的爱,还涉及和异性,和旁人,诸如此类。 这本书的好,就是在半夜焦躁时,读了它,能心平气和,沉沉地睡去,想爱这个字眼,还是很温暖的。 自律,专心,耐心……两人一起分享整个世界,而非只构筑两人的世界。 这就是爱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