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说一个“性”字,只训信性字的字义,这是语言学上的问题。我所要叙述的“人性论史”,是叙述在中国文化史中,各家各派,对人的生命的根源、道德的根源的基本看法,这是思想史上的问题。若不先把语言学的观点和思想史的观点,稍加厘清,则在讨论中便无法避免木需要的混乱。
几十年来,中国有些治思想史的人,主张采用“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一个思想史的问题的方法”。其根据系来自西方少数人以为“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的一偏之论,以与我国乾嘉学派本流相结托。关于哲学与语言的关系,亦即是思想与语言的关系,乃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
基于“人性”一概念,梳理了先秦时期重要思想家的脉络。从殷,到周,呈现出天由人格神变化为自然运行法则的祛魅化,再由此分为两支,一支为孔子、孟子、中庸、大学的由天收归于人(尤其是“仁”),再以人为标准重新上溯于天,这一祛魅而人文化的过程在荀子这一非典型(?)儒...
评分 评分基于“人性”一概念,梳理了先秦时期重要思想家的脉络。从殷,到周,呈现出天由人格神变化为自然运行法则的祛魅化,再由此分为两支,一支为孔子、孟子、中庸、大学的由天收归于人(尤其是“仁”),再以人为标准重新上溯于天,这一祛魅而人文化的过程在荀子这一非典型(?)儒...
评分标题注:《公孙龙子讲疏》是徐复观作为《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的补充材料于1966年由学生书局出版发行的单行本。现收录于《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 在徐复观《公孙龙子讲疏》的基础上,结合老子有无相生的宇宙创生论,重新理解了一遍公孙龙的《指物论》。相对于知行合一的中国...
评分基于“人性”一概念,梳理了先秦时期重要思想家的脉络。从殷,到周,呈现出天由人格神变化为自然运行法则的祛魅化,再由此分为两支,一支为孔子、孟子、中庸、大学的由天收归于人(尤其是“仁”),再以人为标准重新上溯于天,这一祛魅而人文化的过程在荀子这一非典型(?)儒...
如果不是为了完成被强迫的作业,我绝对不会读这本书。
评分研究生第一本书
评分徐先生有大儒的倨傲之态啊,诶嘿~
评分重读,老熊的几个大弟子都很牛,作为老师挑学生果然有眼力。徐复观功力尚可,此书可当心性儒学的纲要
评分如果不是为了完成被强迫的作业,我绝对不会读这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