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米亚金(1884—1937),青年时积极参与俄国十月革命,成为推翻旧制度,建立苏联的革命过程中的一员积极的斗士。苏联成立之后,他敏锐地感觉到新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写作了一系列作品对之予以针砭,《我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这些文章使他成为政府压制的目标。扎米亚金被迫流亡法国。《我们》成为一部俄国人在苏联以俄语写就,却只能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的作品。
《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 在这个攀上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的联众国,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数字为名。
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俄国作家叶•伊•扎米亚京的《我们》,命运多舛。作品完成于1920年,1924年才以英译版在美国面世,俄文版50年代中期出现,仍然是在美国,在俄国正式出现,则迟至1988年。扎米亚京自1929年起便不再能发表作品,并遭受严重迫害。1931年,...
评分尤金·扎米亚金的《我们》是世界三大反乌托邦小说里出现得最早的一部,却也是国内最少见的一部。相比之下,赫胥黎的《美丽的新世界》版本比较多,而乔治·奥威尔的《1984》则更为出名。不过,正是因为《我们》的少见,才让更多的读者对这部开反乌托邦小说之先河的作品充满了期...
评分在书店收入《我们》,绝对是因为其与《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一起被称为三大“反乌托邦”小说,断断续续,用了两周时间,也只是粗率得看了一遍,远不像最初看《一九八四》,让我在除夕和年初一中用了两天就看完。 也许是我对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不太习惯,或者是因为之前看...
评分在书店收入《我们》,绝对是因为其与《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一起被称为三大“反乌托邦”小说,断断续续,用了两周时间,也只是粗率得看了一遍,远不像最初看《一九八四》,让我在除夕和年初一中用了两天就看完。 也许是我对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不太习惯,或者是因为之前看...
评分反乌托邦三部曲鼻祖
评分早就看过《我们》,不过看的是单行本,在先锋书店淘了这么个附有几个短篇和中篇的集子,正好这两天同时在看蓝英年老师的书,里面也有关于扎米亚京的一点东西,连着看很爽,感觉翻译的不怎么样(不懂俄语,其实不应该妄作评论,不过只是感觉),不过扎米亚京作品的高度艺术性可见一斑啊...在反乌托邦三大小说里,扎米亚京的《我们》是艺术性最高的,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是对科技带来的副作用最有预见性的,乔治.奥威尔的《1984》是对极权主义揭露最深刻,同时也是最恐怖,最让人绝望的,还是最喜欢《1984》 2011.9.21
评分反乌托邦鼻祖,情节上不及1984带来的震撼大,但整个架构和设定在当时那个年代可谓石破天惊。
评分个性与社会性的平衡点存在吗?人何以成为人?社会何以成为社会?社会的目的是什么?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评分比《一九八四》早,据说《美丽新世界》抄袭了很多,尽管有些结果不那么完整,但是真的是很好的反乌托邦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