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作品集全新整理 权威文本
梁漱溟先生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
我不是“为学问而学问”的。我是感受中国问题之刺激,切志中国问题之解决,从而根追到其历史,其文化,不能不用番心,寻个明白。
我著有《中国文化要义》一书,内容观点自认为分析中国老社会的构造(或云结构)有精到之处。——梁漱溟
梁氏为一肯用心并力行其所信之人。民国以来,肯对国家根本问题用心,从而提出其主张如梁漱溟者,实在不多。——胡秋原
———————————————————
———————————————————
本书为梁漱溟作品集之一,其余两本为《乡村建设理论》和《人心与人生》。2005年前后这三本书都曾作为“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系列出版。《中国文化要义》多次加印,累计印数达36000册。这次为新版,改变了开本与定价,增添了一些珍贵的手迹照片,并增加了部分附录,使其更具权威性与收藏价值。
本书被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中国缺的是民主本身,还是西洋近代国家那样的民主?……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但心思之用更在于人生问题之研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与《人心与人生》等。
《中国文化要义》读书总结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说:“解决中国之问题,必先认识中国之问题,认识中国之问题,即必得明白中国社会在近百年所引起之变化及其内外形势,而明白当初未曾变的老中国,又为明白其变化之前提。”梁先生的这本书写于1942年到1949年,其社...
评分今日中国,使用最频繁的身份名词是屌丝高富帅,使用最频繁的政治名词是民主宪政,全民英语热,西方化、网络化的中国文化现状特别像一条想直立行走的鱼,没有前进多少,但是蹦达的老高。 君子小人这些从修为内涵上区别人与人的词再也不受青睐了,毒奶粉地沟油等名词则像牛皮癣...
评分中国人宗教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法律中相关个人物权债权问题,好像一直为中国人所忽略。但是中国人伦理观发达,我们对待伦理关系中的各个对象做情感认同对象处理,而不是理性思考对象。梁老说得好:“伦理社会其间关系准乎情理而定。”所谓情理者,我个人观点认为它...
评分子曰:思而不学则殆;杨绛先生说过,年轻人的主要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我是读完这本书后才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的。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自己思考过的一些问题,但实际上前人贤达已经有过系统的论述了。梁先生这本书的一些想法,与我之前的一些模糊观念不谋而合,然...
评分中国人宗教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法律中相关个人物权债权问题,好像一直为中国人所忽略。但是中国人伦理观发达,我们对待伦理关系中的各个对象做情感认同对象处理,而不是理性思考对象。梁老说得好:“伦理社会其间关系准乎情理而定。”所谓情理者,我个人观点认为它...
梁漱溟提倡“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因此通过一本书比较中西文化特征,论证中国的文化形成原因的见解。 中国社会是以理性先启,自有孔子以来,深受其影响,一直是以道德代宗教之路。孔子专从启发人类的理性做功夫。主张自我反省,并且信赖人出自自己本身的理性,不再依赖其他,这是道德,不是宗教。 有人说梁漱溟是学佛的,这并不可知,但是如果真的是这样,这本书完全出自一个客观的研究角度,并且对儒家文化有极高的评价。让我开始重新认识到中国的古典文化对于人的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评分虽然论证纰漏不少,但对于解释中华传统文化及国民性格形成原因大有裨益。观点与钱宾四先生有几分相似之处。
评分“痛快合理地認識自己”——真心覺得作為中國人都該讀讀
评分梁漱溟提倡“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因此通过一本书比较中西文化特征,论证中国的文化形成原因的见解。 中国社会是以理性先启,自有孔子以来,深受其影响,一直是以道德代宗教之路。孔子专从启发人类的理性做功夫。主张自我反省,并且信赖人出自自己本身的理性,不再依赖其他,这是道德,不是宗教。 有人说梁漱溟是学佛的,这并不可知,但是如果真的是这样,这本书完全出自一个客观的研究角度,并且对儒家文化有极高的评价。让我开始重新认识到中国的古典文化对于人的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评分开头很惊艳,梁直觉感极强,能把握住中国近两千年社会体制之要害。但末尾对疾患的解析有些混沌,大概理性早启到如今的极端回归本位便导致了当今社会最大的弊病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