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但心思之用更在于人生问题之研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与《人心与人生》等。
梁漱溟作品集全新整理 权威文本
梁漱溟先生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
我不是“为学问而学问”的。我是感受中国问题之刺激,切志中国问题之解决,从而根追到其历史,其文化,不能不用番心,寻个明白。
我著有《中国文化要义》一书,内容观点自认为分析中国老社会的构造(或云结构)有精到之处。——梁漱溟
梁氏为一肯用心并力行其所信之人。民国以来,肯对国家根本问题用心,从而提出其主张如梁漱溟者,实在不多。——胡秋原
———————————————————
———————————————————
本书为梁漱溟作品集之一,其余两本为《乡村建设理论》和《人心与人生》。2005年前后这三本书都曾作为“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系列出版。《中国文化要义》多次加印,累计印数达36000册。这次为新版,改变了开本与定价,增添了一些珍贵的手迹照片,并增加了部分附录,使其更具权威性与收藏价值。
本书被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中国缺的是民主本身,还是西洋近代国家那样的民主?……
今日中国,使用最频繁的身份名词是屌丝高富帅,使用最频繁的政治名词是民主宪政,全民英语热,西方化、网络化的中国文化现状特别像一条想直立行走的鱼,没有前进多少,但是蹦达的老高。 君子小人这些从修为内涵上区别人与人的词再也不受青睐了,毒奶粉地沟油等名词则像牛皮癣...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中国人宗教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法律中相关个人物权债权问题,好像一直为中国人所忽略。但是中国人伦理观发达,我们对待伦理关系中的各个对象做情感认同对象处理,而不是理性思考对象。梁老说得好:“伦理社会其间关系准乎情理而定。”所谓情理者,我个人观点认为它...
这本书如果归类的话,应该归到政治学或者社会学。书内容:很多内容早已成了共识,连略微提的东方社会理论现在都有人专门研究;装帧:书很漂亮,封面摸着很舒服,纸张也不错。重要内容:中国人缺乏组织能力,即缺乏政治能力;中国缺乏集体生活,就是中国人倚重家庭的由来。说句实话,本书的很多观点已经
评分有创见,时常让人眼前一亮,为了讲清楚问题显得啰嗦了些但能看出梁先生严谨的作风,但是让人无力吐槽之处出现的频率也不低,先生相当有高级黑的潜质。总之,就我个人而言,尽管能从书中学到不少,但却喜欢不起来。这并不是三观同不同的问题,因为虽然我不喜欢儒家,但是却是天生地接纳、溶解了儒家思想最基本的那一部分,这就是集体无意识。而且我从来不是拒绝真理的人。不过自己是否真懂了梁先生又是一回事啦。
评分只能给5星啊,以后要重读
评分西人理智,我则理性,分析得很精练。
评分半白不白读起来很累的。虽然我也是翻着看 我还是假装自己读过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