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欧文·戈夫曼
出品人:
页数:245页
译者:黄爱华
出版时间:1989-6
价格:$3.90
装帧:20cm
isbn号码:978721300364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戈夫曼
  • 社会心理学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 心理学
  • 欧文·戈夫曼
  • 经典
  • 社会
  • 自我呈现
  • 日常生活
  • 社会行为
  • 身份认同
  • 个人形象
  • 人际互动
  • 文化表达
  • 心理状态
  • 形象管理
  • 社会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拟剧论的倡导人。生于加拿大曼维尔。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3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196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本杰明·富兰克林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1981—1982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1945—1951年间曾在设得兰群岛从事实地研究。他以个人经验观察的结果为主要资料来源,对社会互动、邂逅、聚集、小群体和异常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他首创了“拟剧论”。认为人赋予社会秩序或特定行为以意义。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社会成员在社会舞台上扮演多种角色,使自己的形象服务于欲达目的。他还提出“污记说”,认为先赋的或自致的污记贬低了个人或群体的价值,限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人们一旦给异常行为者标上污记,他们就走入了“越轨生涯”,结果是异常行为被强化。戈夫曼的著作和理论在美国社会学界得到广泛的赞同。主要著作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行为》(1963)、《污记》(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交谈方式》(1981)等。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社会心理学老师推荐书目的其中一本,听说是从戏剧表演的角度谈自我的,于是赶紧买来,最先读起。翻译得极不流畅,倒是喜欢其中小楷字体的案例,读着读着,不时会心一笑。坚持读到最后一章,才豁然开朗,原谅之前艰涩的阅读体验了。概括下我关注的两组概念: 舞台语言Vs社会结构...  

评分

评分

戈夫曼在50多年前根据一项在设得兰群岛一个佃农社区所作的实地研究资料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而其中的许多闪光的观点至今依旧对读者有着毋庸置疑的说服力。 本书的中文译名依鄙人之见,其实并不太确切,戈氏书的英文原名为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  

评分

这是了解建构理论的基本读物,在社会学的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这种理论也为当代国际关系学说所吸收,成为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这也是一本有趣的书,具备很好的常识感,并不难读。 Goffman写作这本书又和早期Mead等人探索self中I和me的差别有着直接的理论承继关系。在...  

评分

戈夫曼从戏剧学中借用了许多术语来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活动。其中最核心的术语当然是“表演”。戈夫曼说,“个体的表达,连同他给人造成印象的能力,包括两种根本不同的符号活动:他给予(gives)的表达和他流露(gives off)的表达。前者包括各种词语符号或他们的替代...  

用户评价

评分

“亲昵滋生轻视。”;埃米尔·杜尔凯姆:“人的人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既不可亵渎也不可侵入,而同时最大的善是与他人的交流。”库尔特·里茨勒:“我们有一枚社会硬币,一面是敬畏,一面是羞愧。”p.120缺页。

评分

“亲昵滋生轻视。”;埃米尔·杜尔凯姆:“人的人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既不可亵渎也不可侵入,而同时最大的善是与他人的交流。”库尔特·里茨勒:“我们有一枚社会硬币,一面是敬畏,一面是羞愧。”p.120缺页。

评分

所以,我们是人类啊,能拿自己怎么办呢。。。【这本书实在是太好看了!读了这版的PDF,立刻下单买了新版的实体书。。。

评分

呀 這是啥版本啦

评分

观察非常犀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