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生于新泽西州的纽渥克市。在哥伦比亚大学念英文暨比较文学系,并获同校硕士学位。
奥斯特于1990年获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所颁发“莫顿‧道文‧萨伯奖”,1991年以《机缘乐章》获国际笔会福克纳文学奖提名,1993年以《巨兽》获法国麦迪西文学大奖,2006年10月获颁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作品除了小说《月宫》、《纽约三部曲》、《幻影书》、《神谕之夜》、《密室中的旅行》等,还包括回忆录《孤独及其所创造的》、评论集《饥渴的艺术》及诗集《烟灭》。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多国语文。
在文学创作之外,奥斯特也热衷于电影剧本写作并曾独立执导电影。目前与妻儿定居于纽约布鲁克林区。
“六十年代”,是二十世纪史上的一个特别时期。中国的“红卫兵”和“文化大革命”、法国的“五月风暴”、英国的摇滚乐以及美国的“嬉皮士”,都出现于此。那是一个真正的年轻人的时代,充斥着大麻、性乱、摇滚乐、反战与示威游行,空气里满是反逆、颠覆、放纵和动荡的气味。斯...
评分文字总是作者对于自身采用的另外一种表达。每个人、每种身份,总在找着一种合适自己的方法,向世界传达着自己的存在。于是,在我看完保罗另外两部小说《幻影书》、《月宫》后,却有几个疑惑: 1.赎罪意识。 2.偶然与巧合事件对一个人人生轨迹的不可忽略的决定作用...
评分自始至终我都不太喜欢保罗奥斯特。 在《月宫》之前,我看过《幻影书》和《神谕之夜》。神谕之夜的故事情节已经完全没有印象,只是很盼望见见里面反复描述的那种笔记本。但幻影书我还记得,他借主人公之口描述海克特的前半生,口吻平淡,从容不迫中扑面而来的是人生巨大的荒谬...
评分《月宫》的第一段如此重要,它一劳永逸地确定了这本书的基调,以及重量。在此之前,我看过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神谕之夜》,好看是好看的,但总有过分流畅光滑之感,那是一种无法直接言明的感受:有点太聪明、有点太轻灵(这显然都不是贬义词),死亡、痛苦、爱情...
评分那些不怎么讲故事的过于抽象的小说,我读得想撞墙想撕书。但保罗奥斯特这种只讲故事的小说,我似乎也不是非常喜欢。也不完全是故事性强的缘故,而是因为故事有些离奇色彩,effing的故事都让我联想到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
评分cada familia es un mundo pequeño ~María Tomás
评分so far 最喜欢的作品 严重怀疑奥尔特自己曾经承受令人窒息的孤独,否则为何如此生动?
评分那些不怎么讲故事的过于抽象的小说,我读得想撞墙想撕书。但保罗奥斯特这种只讲故事的小说,我似乎也不是非常喜欢。也不完全是故事性强的缘故,而是因为故事有些离奇色彩,effing的故事都让我联想到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
评分虽然情节的构造与这种写作方式很不负责 随时岔开主线进入随意如Oracle Night的故事杜撰里 但所有以第一人称打头的叙述都流畅真实到愿意相信意识脱离躯体 Central Park和遵循Effing指示看画是最喜欢的两部分 and i love those immense descriptions of the chaos boiling under the surface of all things 啊还有里面讲Tesla的故事真的太戳我了 跟当时看杂志读Tesla读到根本不想睡觉脑子里只剩这个神奇的形象摆弄他的交流电变成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