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姆·考利,美国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迷惘的一代”重要一员,曾获得诸多奖项,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主要的美国评论家之一。其作品《流放者归来》是一部文学历史的经典著作,在这部著作里,你可以看到发生在过去五十年中的一次知识史上和社会史上的大转变的痕迹。
从这本书描述的这迷惘的一代,从大学到参加一战,再流浪欧洲,回国居住在纽约,格林尼治村。 这就是20年代掀起波澜的一代文学大师的大致经历。 在那个年代,战争,萧条经济时期,禁酒令。 而他们始终在寻求着一张不安的生活,甚至不惜去参加战争,甚至这些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醉...
评分前几天,看完了考利的《流放者归来》, 他把生于1900年前后几年内的一批作家作为他的研究对象,提出了他们之间的许多共性,这批人大概被称为迷惘的一代,而考利说,在这个称呼里,名词比形容词重要,既是说,“一代”比“迷惘的”对他们更为重要。他的意思是,出生时间更能...
评分流放者,迷茫一代,归来者。 多么美的词汇,多么罗曼蒂克,让还有梦想的人们沉沦。 当你沉沦时请你冷静下来,这本书真的有那么美妙吗? 就我个人亲身阅读经历而言,这本书不会带给什么绝美的流浪,迷茫的挣扎,心灵的挣脱。那都是书评带给你的,简介带给你的,自我幻想带给你...
评分也许这个年纪来看《流放者归来》稍晚了些,那真是应该在大学时代阅读的东西,而我的大学生活,只有一堆苍白的零散的记忆,只有几件事,几个人,寒碜地简直让人抬不起头。那种可以踢踏着拖鞋偷跑出寝室,和朋友们喝酒大谈人生、胡聊理想的生活我是从来都没有享有过,唯一留在外...
评分爵士时代在哪里
评分这是一部少年侃(Teenage Skaz)式的文化史,因为这群被从青葱故土连根拔起的文化人本身就成长于无根性的美国文化中,他们永远处于飞利浦 扬所强调的那种美国故事最伟大的主题中:天真汉遭遇经验世界,这也意味着永远的失焦与在而不属。当德法炮火在头顶呼啸,流放者们谈论着马拉美与芭蕾,当格林威治村的文化潮流变成一种符码,流放者们再次出门远行,成为都市的游手好闲者;当狂饮纵情无法满足对极致的追求,流放者们选择自杀——菲茨杰拉德从不代表他们,对艾略特也颇有微词,无根性的天真汉们不蔓不枝发展,写作、打架、混日,在这个“轻松,急速、冒险的”二十年代,他们猛扎进一个高声喧哗、人头攒动的房间,又忽然走了出来,在三十年代的速写的前沿,仿佛来到冬日街道的太阳里。
评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学流浪生涯
评分讲述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迷惘的一代”经历“失根”从而精神和身体流放到法国等,从外部观望故土以及反思文学艺术,带着信念和意志回归又在现实的狙击里试图突围的历史。他们所探索的那些道路:梦的道路、艺术宗教的道路、逃避的道路、冒险的道路,最终都证实这一切无可逃避。他们逃避工厂和机器,却都被工厂和机器包围,却都依赖其利润而活,艺术的避难者们最后到达的都是同样的终点:一种歇斯底里和迷惘的气氛。他们逃避千篇一律的同化而保存个性的时候,面临的路径以及他们的反常举止实际上都是固定的类型。他们就是醒悟的西西弗斯,意识到自由却不知道该用它来做些什么。流放使他们后知后觉的是,他们的敌人不是美国,而是整个现代工业文明。
评分文笔了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