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民
作者:杜正勝
出品人:
页数:412
译者:
出版时间:2004-5-1
价格:NT$ 4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144027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史学理论
  • 杜正胜
  • 新史學
  • 杜正勝
  • 历史
  • 学术
  • 史学史
  • 学术史
  • 史学
  • 学术
  • 研究
  • 路径
  • 新史学
  • 历史学
  • 思想
  • 方法
  • 发展
  • 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雖然不同時、地、人皆可能有新史學,但現代臺灣史學界提起新史學,大家都知道是有特定所指的,即是以《新史學》雜誌為中心的一群歷史家,在1990年代所從事的史學革新運動。這是一種溫和的、自主的史學改善運動,其發起人即是本書的作者和他的同儕。《新史學之路》分作四編,第一編「方向與探索」有理論性的論述,第二編「前賢與鏡鑑」係以人物為主的史學史,第三編「實踐與試驗」和第四編「學術與生命」,記錄作者一些學術行政的作為與他的安身立命之道,皆與新史學有關。

本書不但論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近代史學史上的位置,也是作者在1990年代從事史學改善運動的記錄,是了解臺灣半個世紀以來歷史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简介

杜正勝,專研古代中國史,出版《周代城邦》、《編戶齊民》、《古代社會與國家》等專著。1990年開始提倡新的歷史研究,與同儕共同創辦《新史學》,主張開發尋找新課題,拓展新領域。

他的新史學思想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增添歷史研究的內容,以下層人民補上層菁英,以社會生活補政權與文化。第二階段提倡超越中國疆界的歷史研究,以同心圓史觀作架構而包含臺灣、中國、亞洲與世界。

歷史研究之外,近年杜正勝對臺灣社會政治與文化多所關懷,論述歷史教育、臺灣民主之路與政治、文化主體性等議題。

1992年杜正勝以青壯之年膺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獲得最高學術榮譽。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教育部長。

目录信息


目录
一、方向之探索
新史学之路——兼论台湾五十年来的史学发展
什么是新社会史
中国古代史研究——台湾观点
台湾中国史研究的未来
一个新史观的诞生
历史的再生
二、前贤的镜鉴
傅斯年的史学革命(上)——从疑古到重建
傅斯年的史学革命(下)——无中生有的志业
史学的两个观点——沈刚伯与傅斯年
新史学与中国考古学——李济
钱穆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史学
通才考古家高去寻
北方文化研究之先导
三、实践与试验
新史学基地的剖析——史语所七十年
旧传统与新典范——史语所七十五周年
新史学经营四题
四、学术与生命
对待中国文化史的态度
无征不信的学风——夏史答问
学史的态度
徘徊于素书楼门墙之外
历史家的职责
追寻历史的生命力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 方向之探索 新史學之路-兼論臺灣五十年來的史學發展 新史學 13卷3期 ( 2002/09) , 21-42 什麽是新社會史 新史學 3卷4期 ( 1992/12) , 95-116 中國古代史研究-臺灣觀點 哈佛大學第一屆“楊聯陞講座”講詞 古今論衡 3期 ( 1999/12) , 76-90 臺灣中國史研究的未來 中央研...

评分

一、 方向之探索 新史學之路-兼論臺灣五十年來的史學發展 新史學 13卷3期 ( 2002/09) , 21-42 什麽是新社會史 新史學 3卷4期 ( 1992/12) , 95-116 中國古代史研究-臺灣觀點 哈佛大學第一屆“楊聯陞講座”講詞 古今論衡 3期 ( 1999/12) , 76-90 臺灣中國史研究的未來 中央研...

评分

一、 方向之探索 新史學之路-兼論臺灣五十年來的史學發展 新史學 13卷3期 ( 2002/09) , 21-42 什麽是新社會史 新史學 3卷4期 ( 1992/12) , 95-116 中國古代史研究-臺灣觀點 哈佛大學第一屆“楊聯陞講座”講詞 古今論衡 3期 ( 1999/12) , 76-90 臺灣中國史研究的未來 中央研...

评分

一、 方向之探索 新史學之路-兼論臺灣五十年來的史學發展 新史學 13卷3期 ( 2002/09) , 21-42 什麽是新社會史 新史學 3卷4期 ( 1992/12) , 95-116 中國古代史研究-臺灣觀點 哈佛大學第一屆“楊聯陞講座”講詞 古今論衡 3期 ( 1999/12) , 76-90 臺灣中國史研究的未來 中央研...

评分

一、 方向之探索 新史學之路-兼論臺灣五十年來的史學發展 新史學 13卷3期 ( 2002/09) , 21-42 什麽是新社會史 新史學 3卷4期 ( 1992/12) , 95-116 中國古代史研究-臺灣觀點 哈佛大學第一屆“楊聯陞講座”講詞 古今論衡 3期 ( 1999/12) , 76-90 臺灣中國史研究的未來 中央研...

用户评价

评分

有几篇论文曾经读过。但是他的路数和视野这十年来似乎真是被当官耽误了,未见大的进境。话说做行政的确耽误事!

评分

裏面有篇文章《什麽是新社會史》,闡述了作者對於歷史研究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認識,也是他創辦《新史學》刊物的宗旨

评分

对新社会史和傅斯年的分析挺不错,但讲到史语所未来的发展,又不免显出了类似台湾国家认同式的危机。史语所早已远离当年傅斯年治下的语境,所以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杜既要回避中国史,凸显台湾主体性,但又无法摆脱中国史的影响,于是把傅斯年的民族主义化为国际主义,使中国史变为汉学,这种转化手法目前看来正和台湾的国家认同一样尴尬。不过,此书也确实体现了杜式治学眼光的敏锐。

评分

这是杜正胜的文集,许多关于史学研究走向的思考,背后虽然有学术之外的关怀,但大体而言是理性而有见地的。

评分

裏面有篇文章《什麽是新社會史》,闡述了作者對於歷史研究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認識,也是他創辦《新史學》刊物的宗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