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这本才华横溢、妙趣横生的小书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等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他们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这些哲学家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 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 本书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轰动,被《美国历史评论》誉为20世纪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卡尔·贝克尔 (Carl Lotus Becker 1873-194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康奈尔大学教授、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受业于“边疆史学”代表人物F.J.特纳,为“进步派”史学阵营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者 何兆武,1921年生于北京,原籍湖南,西南联 大历史系毕业。曾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多年致力于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历史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译述康德、卢梭、罗素、帕斯卡、孔多塞等西方思想家的学术经典20余种。
公元四世纪,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那位曾撰写闻名于后世的著作《忏悔录》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奥古斯丁,还曾写了另外一本名著《上帝之城》。在书中奥古斯丁认为,自亚当、夏娃因偷食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之后,现实世界即被划为两座城:“一座城...
评分对于启蒙主题的讨论,已经谈论了不少了。而贝克却另辟蹊径,对于启蒙哲人们的历史著作进行了讨论。根据启蒙哲人对于历史的讨论,揭示出启蒙哲学一方面反对传统,另一方面却有同宗教传统一道对历史进行肆意的解读,从而达到重构历史解释的目的。在这个角度上,贝克对于启蒙运动...
评分这本书其实是合集,除了《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以下简称天城)还包括了卡尔·贝克尔另外两篇文章。但我这里仅仅只是针对《天城》而言。 《天城》让我想起了邓晓芒的一篇论文,名字忘了,但二者明显有联系(说不定我就是在邓晓芒的那篇论文里知道了这本书),邓文的主要意思...
评分贝克尔认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Philosophe)的所谓“理性时代”是以新的材料(如人道)来重新建筑另一座中世纪奥古斯丁式的“天城”/“上帝之城”,对旧传统的破除并没有另辟蹊径使用一套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而是在比如将上帝置换为后世、重视经验事实这些过程中发展出...
评分对于启蒙主题的讨论,已经谈论了不少了。而贝克却另辟蹊径,对于启蒙哲人们的历史著作进行了讨论。根据启蒙哲人对于历史的讨论,揭示出启蒙哲学一方面反对传统,另一方面却有同宗教传统一道对历史进行肆意的解读,从而达到重构历史解释的目的。在这个角度上,贝克对于启蒙运动...
作者的所指是非常清楚的(见第四章),但并不能因此认为这本书就已经彻底过时或仅具有学术史意义,读这类演讲的一大收获或许在于作者在偶然的地方写到的思想苗子,比如贝克尔在此书中对于一种意识形态下关键词语的讨论
评分卡爾•貝克爾認為啓蒙哲學家們,在中世紀「輿論的氣候」延續的影響下,以新史學取代神學,以後世取代上帝,並最終重建人間天城。正如伯林對該書的評價「見識卓絕、趣味盎然、引人入勝」。
评分写得非常有弹性
评分最喜欢第三章。en相对主义推演到极致,容易虚无。
评分写得非常有弹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