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思想史 葛兆光 历史 学术史 思想 学术 文化史 文化
发表于2025-04-13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这份课堂讲录大致可以按内容分为四类:一类是讨论现代西方新理论和新方法如何能够运用到中国思想是的研究中,这里包括年鉴学派、福柯和后现代历史学;一类是讨论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包括考古发现、文物、图像、甚至地图,主要是想改变过去思想史研究资料狭隘其实是视野狭隘的缺欠;一类是尝试使思想史与其他历史研究领域——比如文明史、知识史、观念史、法律史以及社会史——之间有沟通和互动;一类是与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不同的一些想法,比如作者首倡的思想史研究中“加法”和“减法”。此外,在一头一尾,还讨论了近来中国文史学界的一些新变化和关于文史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力图在更大的背景上考量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境遇、问题与方法。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初中毕来以后,曾经在贵州苗族山区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84年研究生毕业。曾经在江苏扬州师范学辽历史系任教。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教授提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与兼职教授。并曾应邀先后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为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过《中国文化名著导读》、《中国宗教与文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中国思想史》、《中国宗教史研究》、《历史与文化理论》、《中国学术经典选读与研究》、《宗教文献概论》、《思想史经典著作研读》等课程。
跟《中国思想史•导论》重复蛮多的,不过举例还算生动有趣,挺难得的。
评分葛兆光是北大77级文献学专业的毕业生,古文献功底相当不错,但是自九十年代以来,他转向思想史研究后,选择了另外一条不同于文献专业的道路。从传统研究角度来看,文献学属于汉学,思想史属于宋学,葛兆光显然是从汉学转向宋学,这个转向值得人思考。在本书中,葛兆光以后现代的视野,进一步扩大了文献的范围,将思想史的视野从大传统解放,转向民间小传统和超越文献,走向田野、地下、壁画、地图,这当然是想要冲破传统学术的牢笼。不过,这些想法却很难转化成有效地教育方式。因此,本书每一讲都附有参考文献作为辅助。学术史有助于增加学术研究的方法,但是扩大的思想史,却只能是一种新的博物学。
评分大受启发
评分就真像在上葛兆光老师的课一样。在别人翻完的地里再翻,是写不出什么好东西的,只有转换视角,从文明中找到消失的愚昧,从君子的华贵衣裳下找到普通民众的粗布才可行。终于理解科林伍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以及男神老师讲的历史学家的最终归宿还是思想史。
评分举重若轻
为学生着想写的好书。希望其它教授也能有葛教授的良知,去掉那么多条条框框,真正写几本帮学生入门的著作,哪怕把讲义改改出版。。。希望增订再版。 思想史、后现代那么玄那么深的东西,经葛老师点拨,变得十分清晰透明。书中举例也很典型,比如用烛影斧声解释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评分 评分近日在读这本《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目前只能算是第一遍粗略的读。 1、一轮下来感觉对“思想史”的内涵还是不清晰,但是将文化史、观念史、文明史……这些概念有厘清,满有启发的。我想思想史并不能等同于“哲学”吧,哲学是更加行而上的思想,而葛兆光对于思想史内容的纳入...
评分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