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问世七十余年来,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为他们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而在学者中间,其价值也不断凸现,以至成了清学史研究的必备经典名著。 此次重刊此书,由著名学者朱维铮先生对全书作了全面校注,详列了全书的书目提要,并撰写了2万余字的导读,便于初学者参考。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完备。有关其生平的资料则以丁文江、赵丰编订的《梁启超年谱长编》最为丰富。
梁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而他本人的创作虽然成就并不很高,但却是自己理论的实践者,为新文学的真正发展开拓了道路。
1920年春天,梁启超欧游归来,在清华大学等校任教,开始集中精力和时间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当时蒋方震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约他作序,他看后很感兴趣,却把清朝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历史相比附,由于梁文史功底深厚,厚积薄发,完序后篇幅几与蒋书相等,限于序文...
评分《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学术史著作中的代表性作品,是一部“清学史的经典性名著”(朱维铮语)。它上承《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末章《近世之学术(起明亡以迄今日)》的余绪,下启《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滥觞。然则因为《清代学术概论》撰写时的特殊时间和梁启超特别...
评分 评分 评分葛兆光有《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的再认识》一文,讨论清代学术和思想的整体脉络,其中引用邱为君的总结,认为清代学术研究最后形成了两种“典范”,一为梁启超的“理学反动论”,重视外部;二为钱穆的“每转益进论”,重视内部,分为鲜明的两个路向。梁氏认为从社会背景来说,清...
其他人不说,一个学历史的没读过的话真叫可惜,不说书本生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光就梁启超那优美而独特的文笔也足以值得你花上那么点时间,收获必不会少...
评分和第一次毫无目的读的时候,感觉很不一样
评分喵是梁启超的Fan耶……
评分清学盛极一时名家辈出,光是看经史考证一节就令人咂舌。今古文之争与正统派之流弊姑且不论,光是其中的考据功夫,今人也要感到汗颜了。 最近苦于左传论文,在这一点的认识上才真正叫感同身受。也即书中《十驾斋》与经传释词之例。今人往往知桐城而不知戴段二王,也罢。说梁任公治学不精,这一点,他自己倒是清醒得很。述及自己的那几节评价也很中肯,非气度广者不能为也。此书最大的收获是任公一颗诚心。可惜书中预言至今仍是憾事。清代与文艺复兴比较后的原因分析相当有启发性,衍声与衍文的变化问题尚可再做探讨。没有一节专门提到俞曲园,好吧…… 上个月买了本谈朴学的书,这样的话寒假回家就可以看。可惜还是泛泛而过,云烟过眼不知能在脑中停留多久。经学博大,现在竟不知从何下手。文字功夫是顶要紧的。只今唯劝自己戒骄戒躁,笃笃而行才好。
评分写谭嗣同那一章比较有趣。说他想把科学哲学宗教融为一炉,结果弄得很不堪,多有幼稚之论。梁启超毕竟是深刻地见识过、研究过西学的学者,而谭嗣同多是泛读过一些译著而已,二者的视野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谭嗣同的排满观念比革命党人还要早,所以走上牺牲的道路也是一种思想-性格所造成的必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