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一位精神分析学家的自我探索》,与这个译本的《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相比,前者的翻译更专业,用语更准确,文气更通畅。准备再看看其他译本,再作选择。 为什么总是说评论太短,要多长呢?莫名其妙。还是不能发表。
评分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uid=480-5435879-7906729&prodid=bkbk857483&ref=SC_SL
评分为什么人会有神经症? 每个人总是需要一些安全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足够的爱所带来的安全感。于是,这些人开始从别处弥补——名望、财富、他人的赞扬。从此,对“名望、财富、他人的赞扬”这样的“成就”的追求成了这些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但是,这些都不能真正弥补他那童...
评分你对你孩子有什么希望? 两个希望 什么? 好好锻炼什么,再一个吗,做自己就行了。 就这? 恩,第二个其实很难。 我有一个小房间,里面住着我和我的安全感。 房间有窗子,对着一片海,可那片海又怎么比得上我的安全感呢?于是我钉死了那扇窗。和安全感时时刻刻呆在一起是很轻...
评分“正如萨丕尔所说的那样,现代人类学的功绩之一,就在于不断地重新发现‘正常人’的内涵。” 工作刚刚满两年,内心的焦虑此起彼伏。而我逃避焦虑的方法,可能就是看书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起初,纯粹是看书名,翻了两页感觉可以,立马借下。回家细细翻阅...
在所有那些古怪的虚荣、自负、要求和敌意后面,有一个正在受苦的人。
评分不應看譯本。心智可以是自我的旁觀者。講得也還是“心願花開,努力結果”。胡适“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人是有渴望成长的愿望。超脱型看起来蛮好的哦,很有智慧与世无争的样子,但这并不是那种真正健康的通透的超脱,而只是为了保全真实的自我,以退出内心战场同时退出积极的生活为代价,结果在外表上给人以内心平静的假象。因此这种与世无争是个收缩的、限制的过程,是使生活和成长停顿的过程。 还暗自为能冷静地观察剖析自己而得意,其实这正是和真实的自我渐渐疏远的表现。缺乏取得成就的任何认真的努力,而且对作出努力抱有反感。三种倾向分别是:傲慢-报复型、自我谦避型和超脱型,各自对应三种解决方法,即反抗、顺从和逃避。
评分理想,太理想的,好书,但是不适合我
评分理想,太理想的,好书,但是不适合我
评分尽管翻译的如此之烂,仍然是一本好书。不得不提一句,国际文化出版社翻译的实在是太糟糕了!很多地方语句不通,明显是逐字逐句翻译的结果,读起来不伦不类。连毛姆写的《人生的枷锁》都能翻译成《关于人性之束缚》,看着真是别扭。如果不是作者的精彩思维超越了巨烂的翻译,真是没有勇气看完。以后看书都不想看国际文化出版社的了,它带给我的阴影太大了,看来选择出版社也是很必要的,一本好书也会毁在烂翻译的手上,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去看原著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