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與真實》是法國當代文學批評史上新舊兩派一次論戰的産品,是巴特對攻擊他的一篇文章《新批評還是新騙術》的反擊。看來晉儀選譯巴特這篇力作,除瞭它有文獻性的價值外,另一原因是她很欣賞作者在他寫作中所透露的精神境界:“絕沒有權勢,隻有些許知識,些許智慧和盡可能多一點的趣味。”
目錄:
第一部
1.批評的擬真
2.客觀性
3.品味
4.明晰性
5.說示無能
第二部
1.評論的危機
2.語言的多元性
3.文學科學化
4.批評
5.閱讀
索引
批评与真实(二) 1. 分类(classment)的重要性 2. 突破语言,智力转向自我探索,评论家与作家靠近——评论的普遍危机。 3. 文学作品意义的多重性,象征的稳定性与自由性。 象征符号并非任意的,阅读的规例不是字面意义的规例,而是暗喻的规例。语言学建立(而非减少)语言...
評分“书本被写书的人从反面来理解,再无所谓的诗人或小说家的存在,而只剩下书写本身。”(《批评与真实》P43) 作者在写完一本书之后就脱离了他的作品,他的作品仅仅只是一种语言、一种符号而被人阅读、使用、流通,从而有了新的、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有时并不是作者本身的写作意...
評分1. 拟真的意涵:论及一本书时,要讲求“客观”“品味”和“明晰”,这就是批评的拟真(p35)。 2. “新批判”深入具象,将具体与抽象并置 3. “旧批判”的惯性,迎合大众,诉诸道德 具象的平庸,试图用客观、理性(所谓可以在一般人中引起普遍共鸣的东西)解释一切 4. 品味,...
評分 評分1. 拟真的意涵:论及一本书时,要讲求“客观”“品味”和“明晰”,这就是批评的拟真(p35)。 2. “新批判”深入具象,将具体与抽象并置 3. “旧批判”的惯性,迎合大众,诉诸道德 具象的平庸,试图用客观、理性(所谓可以在一般人中引起普遍共鸣的东西)解释一切 4. 品味,...
批評的對象是語言這一點錶述得很贊,但後麵把語言學框架套到批評領域之中總覺得怪怪的,特彆是一種批評要將作品所有的意義包含在內,貌似太絕對瞭?
评分完全具有奠基之作的氣勢,還不失真誠
评分批評的對象是語言這一點錶述得很贊,但後麵把語言學框架套到批評領域之中總覺得怪怪的,特彆是一種批評要將作品所有的意義包含在內,貌似太絕對瞭?
评分翻譯佶屈聱牙
评分決心2020重讀。 2019: 我很想寫點啥!關鍵是我真沒看懂一個字啊!(那就水一點吧) #《第一部》:1.批評的擬真2.客觀性3.品味4.明晰性5.說示無能; 《第二部》:1.評論的危機2.語言的多元性3.文學科學化4.批評5.閱讀 #這時的巴特作品主要是對傳統學院文學理論觀點以及大眾文學型態的論述。他獨特的觀點引起法國思想傢的不滿,他們稱巴特為新批評,認為對於巴特漠視且不尊重文化中的文學根源。《批評與真實》是對《新批評還是新騙術》的反擊,控訴舊的、布爾喬亞式那種不重視語言細節的、刻意忽視其他理論概念(如馬剋思主義)挑戰的批評方式。 待重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