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无法用传统体裁定性的奇书。作者在此尝试了一种高度神经质的“发散性”行文,糅思辨与直接演示为一体。这是一种“散点透视”的“零度写作”。恍如一万花筒:作者撷取出恋爱体验的五彩碎片,在他哲人思辨的反光镜折射下结构出扑朔迷离的排列组合。作者以对应的文体形式揭示了恋人絮语只不过是诸般感受,几段思绪,剪不断,理还乱。相形之下,以往的关于爱情、恋语的条分缕析、洋洋洒洒的“发思”八股显得迂腐、浅陋……而这正是解构主义要证实的。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被认为是继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蒙田之后最富才华的散文家。他在符号、精神分析批评、释义学、解构主义诸领域都有卓越建树,对西方文化和文化研究影响深远。
我爱你。我曾爱过你。 我的表白在认识你之前,在你说你不认识我之后。我停止不了想你,看你,尤其是书写你。我停止不了这样的念头:你可以存在于我的书写和幻想,这个你,是我的创造物,与你真的无关。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但这并不妨碍我一刻不停的去想我们将有怎么的对话。...
评分关于恋人的文本。 再没有什么能让人平静,如果连阅读都不能。 巴特说,一个结构精巧,开场与收尾存在(通常以偶然性粉饰的)必然关系的恋爱故事是“社会以一种异己的语言让恋人与社会妥协的方式”(《Le grain de la voix》,p267)。 而爱情,从来不可能真正构成故事。 “...
评分我爱你。我曾爱过你。 我的表白在认识你之前,在你说你不认识我之后。我停止不了想你,看你,尤其是书写你。我停止不了这样的念头:你可以存在于我的书写和幻想,这个你,是我的创造物,与你真的无关。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但这并不妨碍我一刻不停的去想我们将有怎么的对话。...
评分 评分什么叫“谈恋爱”呢?我们说:“瞧,这两个人在谈恋爱。”难道是在说这两个人在谈有关“恋爱”这个话题? “恋爱”这两个字如果用正体字(繁体字)来写就是“戀愛”,无论是“戀”这个字还是“愛”这个字,都有“心”。“依恋”和“爱慕”都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怎么能够用...
两个少年的故事
评分何须解构
评分算是本人看过的最接近爱情本质的叙述了
评分也许上一世我也是个法国人,不然怎么如此相像……
评分2005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