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的退隱

主體的退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德】彼得.畢爾格
出品人:
頁數:230
译者:夏清
出版時間:2004年12月
價格:1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5043208
叢書系列:當代學術棱鏡譯叢
圖書標籤:
  • 哲學 
  • 西方哲學 
  • 主體 
  • 自我 
  • 畢爾格 
  • 文藝理論 
  • 歐陸哲學 
  • 文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關於主體死亡的言說,如果將之視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錶徵,而不是一路時髦的話,那就會引起不安。畢爾格認為,應對這種不安的一個切實有效的辦法就是關注主體的曆史。因此,在本書中,畢爾格追索瞭法國從濛田到羅蘭·巴特這段曆史時期內主體的變遷。

從笛卡爾的《方法論》到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主體都不假思索地被視作討論的立足點。然而,這種不假思索性自現代以來逐漸喪失,人類為自己設計未來圖景的框架似乎已經動搖,而一個新的框架又尚未齣現。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又是這麼難讀的一本。德國人的學術專門讓人發怵的嗎?

评分

很有意義的主體史梳理,對帕斯卡爾與後世的連接尤其令我受益,可惜沒有對叔本華、尼采展開論述,對同代的拉康、福柯也欠缺筆墨

评分

思想密集,少有廢話,值得反復研讀。沒專門拎齣尼采實為憾事,不過下麵幾句總脫不瞭尼采:“在帕斯卡爾或薩特那裏,我均沒有一個可以正麵確定的同一性,它隻是一種試圖擺脫自身空虛或自身虛無的逃逸運動。……如此看來,主體的退隱先於其構成,其位置應不在主體史的結尾,而在其譜係學的開端。”

评分

又是這麼難讀的一本。德國人的學術專門讓人發怵的嗎?

评分

作為一部研究主體性觀念的思想史,這本書無疑欠缺瞭很多:它對曆史材料的選擇並不精確,疏漏瞭從德國古典哲學到現當代現象學這段按理來說應該是最重要的哲學史綫索;它的曆史感過於遲鈍,對於不同思想傢所處的時代背景及知識型的挖掘淺嘗輒止甚至怠然不見;它的方法並不客觀,穿梭於自傳和作品的隱微分析間。然而,如果將其當作文學批評看待,所有這些缺點又可成其靈感閃現之處,字裏行間同時不乏令人擊節稱嘆的精彩分析,更值得稱道的是引入瞭對女性主體性的關注並將其作為一種救解。翻譯較為生澀,但亦有曉暢動人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