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的退隐

主体的退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彼得.毕尔格
出品人:
页数:230
译者:夏清
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价格:1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5043208
丛书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图书标签:
  • 哲学
  • 西方哲学
  • 主体
  • 自我
  • 毕尔格
  • 文艺理论
  • 欧陆哲学
  • 文论
  • 主体性
  • 退隐
  • 存在
  • 哲学
  • 现代性
  • 自我
  • 意识
  • 异化
  • 反思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关于主体死亡的言说,如果将之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表征,而不是一路时髦的话,那就会引起不安。毕尔格认为,应对这种不安的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关注主体的历史。因此,在本书中,毕尔格追索了法国从蒙田到罗兰·巴特这段历史时期内主体的变迁。

从笛卡尔的《方法论》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主体都不假思索地被视作讨论的立足点。然而,这种不假思索性自现代以来逐渐丧失,人类为自己设计未来图景的框架似乎已经动摇,而一个新的框架又尚未出现。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范式的转换
第二节 主体之死
第三节 思想者的恐惧
第四节 另一种主体性历史
第二章 现代主体的发现:奥古斯丁、蒙田、笛卡尔、帕斯卡尔、拉罗什福科
第一节 “我信仰所以我说”:奥古斯丁
第二节 怀疑之我的自我保护:蒙田
第三节 我的自律:笛卡尔
第四节 “我是可憎的”:帕斯卡尔
第五节 无意思的发现:拉罗什福科
第三章 路易十四时代女性的人生设计:塞维涅和居荣
第一节 “我深情地想,故我爱您”:德·塞维涅夫人
第二节 毁灭自己:居荣夫人
第四章 启蒙时期的主体:伏尔泰和狄德罗
第一节 无从找寻的我:伏尔泰
第二节 狄德罗的抗辩
第五章 18世纪女性设计的我:迪德尔、勒比那斯、夏利埃
第一节 “厌倦”的痛苦:迪德凡和勒比那斯
第二节 “应该稍稍走出自我”:伊莎贝尔·德·夏里埃
第六章 卢梭的自传规划
……
第七章 自我相矛盾中的同一性:马伊纳·德·比兰
第八章 作为文学形象的我:波德莱尔的“内心日记”
第九章 源于厌倦的审美现代主义:贡斯当、福楼拜和超现实主义者
第十章 20世纪的主体性场域:瓦莱里和巴塔耶
第十一章 作为增强自我的自我放弃:安德烈·布雷东
第十二章 让·保罗·萨特之笑
第十三章 在写作行为中虚化我:莫里斯·布朗肖
第十四章 言说我的困难:罗兰·巴特
第十五章 结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很有意义的主体史梳理,对帕斯卡尔与后世的连接尤其令我受益,可惜没有对叔本华、尼采展开论述,对同代的拉康、福柯也欠缺笔墨

评分

德国人写的居然不写德国古典哲学脉络?相反则如同一个法国人的手笔,关注厌倦,死亡欲望,放弃,自欺和自传写作。“主体的退隐先于其构成,其位置应不在主体史的结尾,而在其谱系学的开端。” 这是本作的最高价值:主体诞生,螺旋运动的时候,也指向自己的毁灭,并且主动的。

评分

对主体性概念的发展进程做了梳理。这也是大二的兴味,算是补遗,虽然自己已经做过追溯了。最感兴趣的确实毕尔格对妇女身份的做出思考,不难看出他的立场—和波伏瓦的相通之处,女性角色在男权宰制之下的社会只能收获不确定性,因而有在主体性场域之外获得解脱的可能。但是这种建构主义的理解方式离开特定的社会语境就不得不面临失效,正像朱迪丝·巴特勒指出的最好把性别身份视为一种暂时的社会建构。

评分

又是这么难读的一本。德国人的学术专门让人发怵的吗?

评分

思想密集,少有废话,值得反复研读。没专门拎出尼采实为憾事,不过下面几句总脱不了尼采:“在帕斯卡尔或萨特那里,我均没有一个可以正面确定的同一性,它只是一种试图摆脱自身空虚或自身虚无的逃逸运动。……如此看来,主体的退隐先于其构成,其位置应不在主体史的结尾,而在其谱系学的开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