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的退隐

主体的退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彼得.毕尔格
出品人:
页数:230
译者:夏清
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价格:1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5043208
丛书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图书标签:
  • 哲学 
  • 西方哲学 
  • 主体 
  • 自我 
  • 毕尔格 
  • 文艺理论 
  • 欧陆哲学 
  • 文论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关于主体死亡的言说,如果将之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表征,而不是一路时髦的话,那就会引起不安。毕尔格认为,应对这种不安的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关注主体的历史。因此,在本书中,毕尔格追索了法国从蒙田到罗兰·巴特这段历史时期内主体的变迁。

从笛卡尔的《方法论》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主体都不假思索地被视作讨论的立足点。然而,这种不假思索性自现代以来逐渐丧失,人类为自己设计未来图景的框架似乎已经动摇,而一个新的框架又尚未出现。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第十三章:在写作行为中虚化我:莫里斯·布朗肖。”

评分

超赞!

评分

可能我的现象学和语言学基础不好,所以有关部分有点吃力。但看完总体上相关概念清晰了许多。虽然叫主体的退隐,但其实应该是(现代性)(写作)主体的退隐,前现代因为是本体论所以没有涉及,而之后迷雾重重的主体之死也没有讨论到。但书中梳理出了一条独特的脉络,从帕斯卡尔式的主体——这个现代主体被发现时——就决定了主体的退隐,所以主体的退隐先于其形成。而整本书的主体不是审美过程中读者的主体性,而是创作者的主体性,是写作的主体。这个现代主体透过自己的特殊性来感知自己为普遍性的代表。但首次启发想到的是,作为读者而言,如今我们是否是由普遍性来感知特殊性呢

评分

南大出版社能挖出来很多好书。

评分

又是这么难读的一本。德国人的学术专门让人发怵的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