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考察瞭清末至民國時期,以漢語言文字翻譯並公開發錶的外國文學作品,以及針對這些作品所展開的評論、研究等活動,並由此發生的對現代文學的影響。力避空洞、宏大的文學史敘事,選擇一個個經典的個案,開展研究。不但有對這一時期文學翻譯和寫作活動的詳盡介紹,並融入瞭個人獨特的見解。
本書獲第三屆文匯·彭心潮優秀圖書齣版基金資助
張治,1977年生,山東淄博人。200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廈門大學中文係講師。在《讀書》、《上海文化》、《上海書評》等刊物發錶學術研究及書評多篇,著有隨筆及書評集《蝸耕集》(浙江大學齣版社,2012),譯有《西方古典學術史》(第一捲)(上海人民齣版社,2010)。
微瑕 一部讲义,我们自然不可能苛求它处处有创获、句句有精义,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将学术界业已取得的成果准确及时地介绍出来。就此而言,《中西因缘》似乎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研究翻译史,有一重要的课题,就是穷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个译本是何时出现的、...
評分微瑕 一部讲义,我们自然不可能苛求它处处有创获、句句有精义,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将学术界业已取得的成果准确及时地介绍出来。就此而言,《中西因缘》似乎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研究翻译史,有一重要的课题,就是穷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个译本是何时出现的、...
評分微瑕 一部讲义,我们自然不可能苛求它处处有创获、句句有精义,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将学术界业已取得的成果准确及时地介绍出来。就此而言,《中西因缘》似乎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研究翻译史,有一重要的课题,就是穷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个译本是何时出现的、...
評分微瑕 一部讲义,我们自然不可能苛求它处处有创获、句句有精义,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将学术界业已取得的成果准确及时地介绍出来。就此而言,《中西因缘》似乎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研究翻译史,有一重要的课题,就是穷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个译本是何时出现的、...
評分微瑕 一部讲义,我们自然不可能苛求它处处有创获、句句有精义,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将学术界业已取得的成果准确及时地介绍出来。就此而言,《中西因缘》似乎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研究翻译史,有一重要的课题,就是穷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个译本是何时出现的、...
書很有趣,也很長見識,但引文中錯誤太多,有的引文甚至有接近十處錯誤(如261—262頁所引的那篇《附記西國詩人語錄一則》,對照261頁所附齣處圖片,發現有九處錯誤)。
评分一本妙書
评分至少缺一類,《黑奴籲天錄》那一類
评分近代資料,頗難窮盡,就愈發佩服在這一領域內認真爬梳剔羅的學者。沒人敢說自己無漏無錯,所以對近代研究,要多看其貢獻與發明。這樣看,這本書自是佳作。
评分書很有趣,也很長見識,但引文中錯誤太多,有的引文甚至有接近十處錯誤(如261—262頁所引的那篇《附記西國詩人語錄一則》,對照261頁所附齣處圖片,發現有九處錯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