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現代性

視覺現代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張慧瑜
出品人:
頁數:327
译者:
出版時間:2012-6
價格:55.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01010993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化研究
  • 張慧瑜
  • 現代性
  • 視覺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文化史
  • 魯迅
  • 視覺文化
  • 觀看
  • 視覺文化
  • 現代性
  • 圖像理論
  • 美學
  • 社會變遷
  • 視覺錶達
  • 當代藝術
  • 認知科學
  • 媒介研究
  • 視覺符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中國現代性經驗的研究,構成瞭中國學術界討論的重要議題。最早是對五四啓濛現代性的反省與對晚清現代性的重新探討,繼而是在“新左派”/“自由派”論戰中對50-70年代中國曆史與文化所具有的“反現代的現代性”的分析,以及中國現代化過程中思想與文化的現代性悖論的討論,這些都構成瞭現代性議題的重要側麵。本書通過對視覺文化、主體理論和現代性批判理論的反省,一方麵將中國現代性主體的討論置於具體的曆史關係/結構當中,另一方麵又對西方理論自身進行一種自反性的解構。尤其是通過對魯迅的“幻燈片事件”及早期作品、瞿鞦白的《多餘的話》、丁玲的《在醫院中》以及當代電影《鬼子來瞭》、《南京!南京!》的深入解讀,對諸多與20世紀中國曆史相關的重要問題,如啓濛、革命、中國主體的多重性等做齣瞭新的闡釋,如何理解這份20世紀中國現代性的獨特經驗對當下中國有著重要的意義。

著者簡介

張慧瑜,1980年生於山東鄆城。北京大學中文係博士,現供職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中外影視文化研究、媒介批評與大眾文化史。齣版專著《主體魅影:中國大眾文化研究》、《文化魅影:中國電視劇文化研究》、《曆史魅影:中國電影文化研究》、《當代中國的文化想象與社會重構》、《打開銹住的記憶:影視文化與曆史想象》、《視覺現代性:20世紀中國的主體呈現》等。近些年在《讀書》、《開放時代》、《文藝研究》、《電影藝術》、《人民日報》、《南風窗》、《二十一世紀》(香港)、《颱灣社會研究季刊》(颱灣)等發錶論文、評論若乾。曾獲2016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九屆“學會奬”著作類(專著)一等奬、2014年中國電影金雞奬理論評論奬論文三等奬、第一屆華語電影研究優秀論文二等奬。擔任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特邀研究員、中國電影傢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傢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颱港電影研究會香港電影委員會委員。2015年至201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文學係從事訪問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目錄
緒 論
第一節 視覺文化與現代性
第二節 現代性的內在分裂
第三節 晚清現代性的雙重書寫
第四節 20世紀中國的主體呈現與“幻燈片事件”
第一章 啓濛者的位置與三重空間轉移
第一節 新時期以來魯迅的文化位置
第二節 “被看”的“看”:一種被規訓的觀看
第三節 “鐵屋子”的寓言與“棺木裏的木乃伊”
第四節 異鄉人與故鄉的他者化
第五節 狂人之傢與母親的位置
第六節 主體與“影”的倒置:“鐵屋子”與“黑甜鄉”
第二章 “看客”的功能
第一節 “麵麵相覷”:沒有“示眾”的“示眾”
第二節 “狂人之眼”及被看的焦慮
第三節 觀看的權力與現代性空間的區隔:“我”與“看客”的不同
第四節 “國民”的形成與“想象的共同體”
第五節 自我病理化的主體位置:被凝視的主體
第六節 魯迅的“半殖民地”經驗
第三章 被遮蔽的被砍頭者與亞洲想象的睏境
第一節 消失的劊子手與被砍頭者
第二節 “我”的形成、分裂與彌閤:無法完成的“亞洲想象”
第三節 “日本同學”的位置:“亞洲認同”的悖論
第四節 作為方法/實體的“亞洲”:反思“日俄戰爭”的世界史意義
第五節 缺席的“俄國”:曖昧的亞洲與歐洲
第六節 作為教室/影院的現代性空間及內在的暴力
第四章 曖昧的空間與革命者/知識分子的主體位置
——以《多餘的話》和《在醫院中》為中心
第一節 再現/代錶的危機
第二節 “在監獄中”或中國版《獄中劄記》:並非“多餘”的話
第三節 “誰”在醫院中
第四節 曖昧或混雜的空間
第五節 啓濛與革命的倒置與轉化
第六節 空間隱喻與中國的現代性錶述
第五章 “現代” 主體的浮現與“亞洲”的傷口
——以《鬼子來瞭》和《南京!南京!》為中心
第一節 冷戰/後冷戰時代的抗戰敘述:中國主體位置的懸置與填充
第二節 西方視角中的中國女人
第三節 “我”的缺席與農民作為曖昧的中國主體
第四節 角川的位置:自我的他者化
第五節 現代性/亞洲的傷口:日本在中國現代性遭遇中的雙重位置
第六節 不可抹去的他者與新的曆史主體浮現
結 語
參考文獻
後 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视觉呈现与主体位置 ——读张慧瑜《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 赵牧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书评”栏目 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叙述他人和确认自我,以及这一叙述和确认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存在着怎样的关联,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下...

評分

视觉呈现与主体位置 ——读张慧瑜《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 赵牧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书评”栏目 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叙述他人和确认自我,以及这一叙述和确认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存在着怎样的关联,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下...

評分

视觉呈现与主体位置 ——读张慧瑜《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 赵牧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书评”栏目 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叙述他人和确认自我,以及这一叙述和确认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存在着怎样的关联,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下...

評分

视觉呈现与主体位置 ——读张慧瑜《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 赵牧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书评”栏目 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叙述他人和确认自我,以及这一叙述和确认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存在着怎样的关联,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下...

評分

视觉呈现与主体位置 ——读张慧瑜《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 赵牧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书评”栏目 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叙述他人和确认自我,以及这一叙述和确认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存在着怎样的关联,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下...

用戶評價

评分

其實還挺有意思,以前看五副麵孔的時候想過這個現代性的空間和時間問題,也算是穿起瞭零碎閱讀裏的一點脈絡。從幻燈片視角入手,將“看客—劊子手—被砍頭的人”聯想至“中—日—俄”的三角關係,各自的國族想象與空間位置,不斷倒錯的被看/看關係將這個關係強化至“對置的鏡子”。補充的知識點有:俄國的缺席假象,日本的“亞洲的勝利”,其實本質上還是從相對空間位置齣發的各自想象,但因為曆時角度産生“曆史的狡計”。沿著魯迅的脈絡,“教室—鐵屋子—故鄉”,沿著知識分子交雜在先鋒黨和無産階級的路子,“多餘的話—在醫院中”,在醫院中又與現代空間的科學規訓有所聯係。最後一章沒看。一些觀點和最近看的論文聯係起來瞭,印象深刻。

评分

以幻燈片事件為切入點,反復審視魯迅在那一刻的“看”所包含的復雜的現代性體驗,在“看”與“被看”的關係中總有被遮蔽的一方,那一方是如何被遮蔽的,曆史是如何被敘述的,敘述中又包含瞭多少矛盾,作者層層揭開,值得反思。

评分

看完後記纔知前四章為老師的博士論文,受益匪淺,雖然整體來說有些偏離“視覺”本身,但恰恰是對於看/被看的可能性及背後一整套允許觀看的規製係統而言,視覺文化有瞭更廣闊的弱智。圍繞“幻燈”事件展開的對於近代中國與日本糾纏不清的自我/他者關係的想象論述略顯繁復冗雜

评分

以幻燈片事件為切入點,反復審視魯迅在那一刻的“看”所包含的復雜的現代性體驗,在“看”與“被看”的關係中總有被遮蔽的一方,那一方是如何被遮蔽的,曆史是如何被敘述的,敘述中又包含瞭多少矛盾,作者層層揭開,值得反思。

评分

好的視角,深受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