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智新论

人类理智新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出品人:
页数:760 页
译者:陈修斋
出版时间:1982-11
价格:5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20107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图书标签:
  • 哲学
  • 莱布尼茨
  • 西方哲学
  • 认识论
  • 德国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近代哲学
  • 商务印书馆
  • 哲学
  • 理性
  • 认知
  • 人类思维
  • 意识
  • 知识论
  • 批判思维
  • 逻辑
  • 心智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类理智新论(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十七世纪,西欧哲学界在认识论上爆发一场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大争论,先是唯物主义经验论者弗·培根奠定了认识起源于经验的原则;继而笛卡尔创导唯理论,宣扬天赋观念说,遭到霍布斯、伽森狄等的反驳;到十七世纪末,洛克以其《人类理智论》详尽地批驳了天赋观念说,并系统地论证了经验论的原则;紧接着,莱布尼茨又站在唯心主义唯理论和维护天赋观念说的立场,从“单子论”和“前定和谐”的观点出发,写成《人类理智新论(套装上下册)》,以对话体的形式,与洛克的《人类理智论》逐章逐节逐段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和多方面的讨论。《人类理智新论(套装上下册)》对了解欧洲近代哲学史上这场斗争以及当时的科学和哲学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译者序方 莱布尼茨及其哲学简介
关于译注的几点说明
序言
第一卷 论天赋观念
第一章 人心中是否有天赋原则?
第二章 没有天赋的实践原则
第三章 关于思辨和实践的两种天赋原则的其他一些考虑
第二卷 论观念
第一章 通论观念并顺带考察人的心灵是否永远在思想
第二章 论简单观念
第三章 论单由一种感官来的观念
第四章 论坚实性
第五章 论从各种不同感官来的简单观念
第六章 论从反省来的简单观念
第七章 论从感觉和反省两者来的观念
第八章 对简单观念的其他一些考虑
第九章 论知觉
第十章 论保持力
第十一章 论分辨观念的功能
第十二章 论复杂观念
第十三章 论简单样式,并首先论空间的样式
第十四章 论绵延及其简单样式
第十五章 合论绵延与扩张
第十六章 论数
第十七章 论无限性
第十八章 论其他简单样式
第十九章 论思想的诸样式
第二十章 论能力兼论自由
第二十一章 论能力兼论自由
第二十二章 论混合的样式
第二十三章 论我们的复杂实体观念
第二十四章 论集合的实体观念
第二十五章 论关系
第二十六章 论因果及其他一些关系
第二十七章 什么是同一性或差异性
第二十八章 论其他一些关系,尤其是道德关系
第二十九章 论明白和模糊的、清楚的和混乱的观念
第三十章 论实在和幻想的观念
第三十一章 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观念
第三十二章 论真的和假的观念
第三十三章 论观念的联合
第三卷 论语词
第四卷 论知识
译名对照表
莱布尼茨和平和著作年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按语:在《西方哲学史》中,罗素不公正地讥讽了莱布尼茨(1646-1716),说天才的莱布尼茨的体系中隐秘地有一套深刻严密的体系,而流俗的莱布尼茨却对王公贵妇讲述着“我们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这样的谄媚之词。然而,罗素是从分析的、无神论的立场随意...

评分

【按语:在《西方哲学史》中,罗素不公正地讥讽了莱布尼茨(1646-1716),说天才的莱布尼茨的体系中隐秘地有一套深刻严密的体系,而流俗的莱布尼茨却对王公贵妇讲述着“我们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这样的谄媚之词。然而,罗素是从分析的、无神论的立场随意...

评分

【按语:在《西方哲学史》中,罗素不公正地讥讽了莱布尼茨(1646-1716),说天才的莱布尼茨的体系中隐秘地有一套深刻严密的体系,而流俗的莱布尼茨却对王公贵妇讲述着“我们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这样的谄媚之词。然而,罗素是从分析的、无神论的立场随意...

评分

【按语:在《西方哲学史》中,罗素不公正地讥讽了莱布尼茨(1646-1716),说天才的莱布尼茨的体系中隐秘地有一套深刻严密的体系,而流俗的莱布尼茨却对王公贵妇讲述着“我们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这样的谄媚之词。然而,罗素是从分析的、无神论的立场随意...

评分

【按语:在《西方哲学史》中,罗素不公正地讥讽了莱布尼茨(1646-1716),说天才的莱布尼茨的体系中隐秘地有一套深刻严密的体系,而流俗的莱布尼茨却对王公贵妇讲述着“我们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这样的谄媚之词。然而,罗素是从分析的、无神论的立场随意...

用户评价

评分

莱布尼茨的本体论更贴近现代自然科学,不过单子精神更为积极性

评分

终于读了莱布尼茨,我所缺失的西方近代哲学的最后一环在今晚扣上了,接下来可以重新回归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这一巅峰时刻了。莱布尼茨恰恰是前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甚至也是第一位唯一的一位怎么也不能缺的德国哲学家,本书是以与洛克《人类理解论》对话的态度上生产的新认识论,这紧接着培根/笛卡尔/霍布斯的经验论与唯理论论战,其精神形态一直体现在黑格尔与罗素、尼采与密尔、拉康与乔姆斯基、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等人身上。其实早在休谟的《人性论》及其简本《人类理智研究》唤醒康德之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感性论部分就已经结合莱布尼茨解释了洛克问题了。而海德格尔对康德哲学乃至整套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反复梳理也已然提供了一条现代版的究极认识论。科学形而上学之外,人该如何面对多出来的人性本身问题,全在德国哲学里。

评分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自己思维的混乱,也发现目前自己不能适应哲学书籍,还是那句话---没有必读的书。在经典中也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

评分

: B516.22/4947-6

评分

有时候,会觉得唯理论简直反思维反人类,那是数学的确定性还没有被否定之前、只有天才才会愿意思考并奉行的东西。有些像王车易位,将最重要的部分定死。坐标系是这样,微积分也是如此。有可能是受到了神的束缚,更可能是为自己不可解之物寻找合适的理由,这点经验论和唯理论是差不了许多的。题外话:目前对莱布尼茨哲学感触最深的反而是前定和谐里面那种“可能性”的探讨,莱布尼茨差一点就会有突破性的进展了,可惜(或至少看上去是可惜的)他没有更深入那个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