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专著。作者考察了梁漱溟思想发展的轨迹、他受到的家庭影响和社会联系,讨论了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以之与毛泽东等人加以比较,指出了梁漱溟思想与世界性反现代思潮在客观上的联系。他对梁漱溟早年精神危机作了心理学分析,对梁漱溟的反都市主义作出了独特评价。
文恺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还著有《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思潮》等。
This seems to be a very good book. It’s language is elegant and engaging, without losing precision. It starts from “a wintry blue Peking dawn in 1918” when Liang Shuming’s father threw himself into icy water, and ends with Liang’s final visit to his fa...
评分一直偏爱用西方研究方法讲述中国历史的学术作品,从黄仁宇开始,逐渐涉猎了史景迁、孔飞力等一些名家的作品。读艾恺的这本《最后的儒家》是源于对梁漱溟这个人物的好奇。作者秉承西方历史文献一惯的注重史料分析的风格,对这个一生95岁的思想家所行所思仅仅通过史料去加以理解...
评分儒家是个很难描述的问题, 内含着众多哲学的思辨和历史的变迁。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谈儒家, 更是难上加难。难过在美国民众中推广我们的麻辣火锅。因此, 我更喜欢的是书本的副标题: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1. 圣人万能? 从明代的王阳明开始, 圣人就是一个普遍概念, 所谓“满街皆...
评分在《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看到梁漱溟的大概观点时我非常惊讶,因为我自己的想法竟然与之不谋而合。在那本书中,我了解到的说法是“三个阶段”理论,即“应按顺序交替发生的三种文化”,那样看起来他的观点似乎是认同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是同一条道路上的三个阶段...
评分最后的儒家 在当下各种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力图重塑国人习性品格时,怎么都很难说儒学已不存于世。至于见诸报端的“儒学大师”更是列之不尽。那么本书的题目——最后的儒家,又该作何解? 历来儒学的面目都不是清晰同意的,各门各派都声称代表着孔子先圣的真义。今日有...
人物研究是不是很难跳脱粉丝著史的感觉
评分梁漱溟一向主张用中国文化的理智,通过乡村建设,来救中国。他不免有些理想化,全然依靠他所培训过的乡村工作者的宣教,而这些人却口头上宣讲一出,却未能起到示范作用,他本人也承认未能将知识分子和群众真正的结合,而是脱离了群众。他也不免有些偏颇,认为通过乡村建设可作为拯救中国的途径,全然不顾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空谈者,而是一个不为权势折腰,凭借满腔的责任感亲自入乡里,走田间的探路者,虽然他的纲领只在短暂的时间里付诸实践,但他为此理想奔走一生,如他在暮年所言“做完了这一生要做的事情”,他可以无憾了。在这个缺少公共知识分子的时代,梁漱溟愈加令人钦佩和怀念。为一个学者作传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不仅要理解学者的思想,还要把握其发展的脉络。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显然是对梁漱溟的思想做了深入的研究。此外,书的内容还受到了梁本人的认可,所以不得不说这是一本研究性传记,一本有价值的好书。
评分以夹叙夹议的手法展现了梁的生平和思想,反映出梁著中看不到的相关争论和背景。三条线索:1,将梁的中国特殊论放在全球后发国家对现代化的反应这一思潮里来审视,指出其相似性。2,一直将他与毛泽东双雄并置,暗示中共的农村路线和手法都有乡建派的影子。3,用西哲视角梳理了梁对西方的认识,同时饱含宽容和同情,很难得。书末长长的资料目录令人肃然起敬。要说缺点,大概就是不懂儒学和佛学,没把握住梁漱溟的思想实质。而这正是此后梁在与他的对谈中一再着意强调的。
评分他和毛泽东分享了同样的初衷、方法。
评分翻译有问题吧,比如年轻的马歇尔张学良,应该是年轻的张学良元帅吧。把整体水准拉下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