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新文化史的研究路径上力图描述和复原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建构过程。所谓中国早期古典诗歌,大致是指汉魏时期来源不能确定的、共享的诗歌创作实践,主要集中于五言诗,这一诗歌共有一些主题、话题、描写的顺序、描写的公式和一系列语言习惯,它包括一大部分无名氏乐府。作者认为,一般文学史上对汉魏诗的权威而稳定的叙事实际上是齐梁时期在对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复制”基础上的重新建构。因此,本书的研究对象并非古典诗歌本身,而是诗歌文本的历史变形和其“内在运作机制”,目的是打破对中国早期古典诗歌刻板固化的文学史认知,探寻原本修辞等级低俗的诗歌如何被保存下来,并成为“古典”。
宇文所安,一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英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种(其中《初唐诗》、《盛唐诗》、《迷楼》、《追忆》等已被译为中文),论文多篇。其人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自言其父尝忧其业中国诗无以谋生,而后竟得自立,实属侥幸耳。
方法論再思 ——宇文所安《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的回顧與批評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在此書中提出了對一批“早期古典詩歌”(early classical poetry)——傳統上被認爲寫於公元二至三世紀的漢魏时期的詩歌——進行研究和重估的方法。如宇文所安所言,他所使用的“古典...
评分与被《文选》《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选录的已经极度经典化的作品相比,中古时期以手抄本留存的各类文献文本的身份都扑朔迷离,即便被选入《文选》的“苏李诗”,也依然在后世引起极大的争议。宇文所安用极其细密的眼光打量和解剖中国早期古典诗歌,他对文献的熟稔程度令人惊叹...
评分宇文所安一直在纠偏我们过往看望本国古典诗歌史的固有视角,因为这个外国人的介入和搅和,中国古诗歌的创作、诗歌篇章的搜集和整理的历史全都被一定程度地颠覆,一篇作品到底该署上哪个作者的大名,以及它本来的面目遭到了诗歌史编著者怎样的任意篡改,竟然成了千古之谜。 ...
评分我并不认为这本出版于2006年专著,如某些人所说的是“炒冷饭”,拿宇文所安自己熟悉的一套话语体系重新包装之后的再次show off,事实上它比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出版得还早,只是中译本的出版时间较为拖沓。 从出发点来说,宇文所安这次所...
评分我并不认为这本出版于2006年专著,如某些人所说的是“炒冷饭”,拿宇文所安自己熟悉的一套话语体系重新包装之后的再次show off,事实上它比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出版得还早,只是中译本的出版时间较为拖沓。 从出发点来说,宇文所安这次所...
补标,硬着头皮读文论
评分提出几点很重要的研究眼光和思路:1.早期古典诗歌的是经历了不同文化特质的时代中介而展现的。2.早期诗歌是一个流动的共享诗歌材料库的一部分。3.强调文学史发展的脉络会造成“恐白”(horror vacui),从而产生大量附会作品
评分启发良多。
评分值得一看,分为“汉诗”与六朝、早期诗歌的“语法”、游仙、死亡与宴会、作者和叙述者、拟作,共六章。书中说,我们现有的文本,是经过挑选和改造而来的,是一个庞大手抄本传统的一部分,这些材料的某些核心部分是真实的,但其形式体制和写作年代则大有商榷的余地。中国经典诗歌的起源不仅仅是关于历史的故事,而是当时这个故事如何建构证据的过程。其他如讨论诗歌的作者与叙述者等问题都很有意思,再比如知名作者与不知名作者的排序问题也可读。但感觉很多地方欠推敲,只有推理,疑古风气过重,许多文字模棱两可,都是有可能、至少、或许,没有定案。2016/7/11
评分提出几点很重要的研究眼光和思路:1.早期古典诗歌的是经历了不同文化特质的时代中介而展现的。2.早期诗歌是一个流动的共享诗歌材料库的一部分。3.强调文学史发展的脉络会造成“恐白”(horror vacui),从而产生大量附会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