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社会

健全的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艾里希·弗洛姆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314
译者:孙恺祥
出版时间:2011-9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55400
丛书系列:译文心理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弗洛姆
  • 社会学
  • 艾里希·弗洛姆
  • 心理
  • 社会
  • 美国
  • 社会学
  • 社会治理
  • 公共政策
  • 公民参与
  • 社会公平
  • 制度建设
  • 社区发展
  • 社会福祉
  • 社会正义
  • 社会信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健全的社会》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是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的一次有力的探索。

精神健康的问题是否只涉及某些“不适应”社会的个体?社会作为整体是否会患上精神病?对此,弗洛姆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现代社会使人们与自己创造的事物、自己建立的组织、其他人,甚至自己疏离开来。现代资本主义造就了“可支配的人格”。对这种趋势放任自流的结果将是为异化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失常的社会。在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种社会组织方案后,弗洛姆提出了第三种方案:在理想的社会中,个人不再是达成其他人的目的的手段,个人的幸福是社会的核心关注点,社会的经济增长不应凌驾于个人的发展之上;在精神健全的社会中,个人应当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

作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对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与传统的弗洛伊德派的观点有根本的区别。后者将性欲视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基本动力。对此,弗洛姆明确提出: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植根于他的本能需要,而是产生自人类生存的特殊环境。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的影响。

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犹太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逃避自由》、《自为的人》、《精神分析与宗教》、《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等。弗洛姆十分重视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他的思想融汇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

目录信息

作者前言
第一章 我们精神健全吗?
第二章 一个社会是否会生病?——社会常态的病理研究
第三章 人类状况——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关键
人类状况
根源于自身生存环境的人的需要
第四章 精神健康与社会
第五章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
社会性格
资本主义的结构
第六章 其他各种诊断
十九世纪
二十世纪
第七章 各种解答
专制主义的偶像崇拜
超级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第八章 通向健全之路
概论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291
文化改革……295
第九章结论……30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如果弗洛姆是茫然的,那么他的读者会更加茫然。弗洛姆的勇敢在于挑起医治社会的责任,这种庞大的任务是弗洛依德公开承认“望而怯步”的。 但是,弗洛姆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找到如此的路径。这一点,从他这本《健全的社会》的章节的标题上就可以管窥——要么是问句,更多是名词或...  

评分

读过他的《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正在读《自我的追寻》 第一印象是,这老家伙真能写,而且是啥都能写。另外就是他的论证还挺流畅的,不会像一些哲学家那样为了满足严谨性和独创性,用超长的从句和匪夷所思的自创概念来混淆视听。而且易懂的同时也没有失掉逻辑...

评分

弗洛姆自己是个文化精英,在分析社会问题的时候,要么他所谓的“人们”仅仅是跟他一样的精英们,他所谓的“社会”仅仅是文化阶层组成的社会。否则,他就不应该说,“人类所有的情感和奋斗都在试图寻求生存的答案,或者说,他们是努力避免疯狂”。他就不应该说“在人具有了理性...  

用户评价

评分

弗洛姆三经典最后读的一本,也是最宏观的一本,个人感觉有些经济问题弗洛姆的驾驭能力略显粗陋,但是在论及异化和人的文化精神层面的问题上还是十分精彩的,十九世纪人们在避免成为奴隶,二十世纪避免成为机器人,诚然。在论及社会主义是时代病解药的时候没有提到天朝,不知道是本来就没有还是译本有删节。

评分

1)在生物学的、社会学的观点背后,还应该考虑到心理学——人的内在感情和动力,据此来说,一个健全的社会就是客观符合人类成长与精神要求的社会,没有异化的社会;2)人的精神健康可概括为:有爱与创造的能力,与世界友好联系;挣脱了同部族及土地的乱伦关系;人的身份感的基础为体验到自己是自己力量的主体和动因;富于建设精神、没有异化;只要活着,就在不断自我完善。3)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可概括为:人退到了接受性的、交易性的方向上,不再具有建设性;人丧失了他的自我感,变得依赖他人的认可,因而倾向于求同一致,却又感到不安全;人感到不满足、厌倦、焦虑,并且用他的大部分精力尝试补偿或掩盖这种焦虑感。4)还有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较为深刻(P225),不过其最终提出的“人本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也未尝不是乌托邦

评分

“人类面临最根本的抉择,这不是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作一抉择,而是要在人的机器化与人本主义的公有制社会主义之间做出选择。眼前的很多事实表明,人正在选择使自己成为机器人的方向,这就是说从长远观点看,人正在走向疯狂与毁灭”——艾里希·弗洛姆

评分

1)在生物学的、社会学的观点背后,还应该考虑到心理学——人的内在感情和动力,据此来说,一个健全的社会就是客观符合人类成长与精神要求的社会,没有异化的社会;2)人的精神健康可概括为:有爱与创造的能力,与世界友好联系;挣脱了同部族及土地的乱伦关系;人的身份感的基础为体验到自己是自己力量的主体和动因;富于建设精神、没有异化;只要活着,就在不断自我完善。3)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可概括为:人退到了接受性的、交易性的方向上,不再具有建设性;人丧失了他的自我感,变得依赖他人的认可,因而倾向于求同一致,却又感到不安全;人感到不满足、厌倦、焦虑,并且用他的大部分精力尝试补偿或掩盖这种焦虑感。4)还有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较为深刻(P225),不过其最终提出的“人本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也未尝不是乌托邦

评分

十九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二十世纪的问题是人类死了。在十九世纪,不人道意味着残酷;在二十世纪,不人道意味着精神分裂的自我异化。过去的危险是人成了奴隶,将来的危险是人会成为机器人。就世界观而论,若把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和东方世俗的救世主义暂且放在一边,自由资本主义和极权共产主义都是彻头彻尾的实利主义。西方会迅速地朝着赫胥黎的《美丽的新世界》的方向发展,而东方今天就是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描述的情形。东西方的制度在朝着同一方向迈进。到目前为止,我们是失败了。少数人实现了一些目标,多数人的思想境界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我们没有填平他们之间的鸿沟。我们能否把这大多数人转变为精神健全的人,或者,让他们利用人类理性的伟大发现来达到自己非理性、疯狂的目的?我们能否创造出美好的社会生活前景?现在,十字路口,选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