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楼·夸特罗其(Angelo Quattrocchi):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诗人与旅行家。法国1968年五月革命的目击者与参与者。《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的第一部分“发生什么事了?”是夸特罗宾在当时烽火满地的巴黎街堡战斗中写就的。有评论者认为此为“这个事件的当年最佳报道”。夸特罗其还著有《小孩爱看电视,该怎么办?》
汤姆·奈仁(Tom Nairn):来自苏格兰的社会主义者,《新左评论》的长期供稿者。《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的第二部分“为什么发生?”是奈仁在五月革命后的两个月内写就的。这个对五月革命的“第一手”的理论分析至今仍然有效,特别是他对于文化和媒体的敏感在很多方面预知了“后六八的文化转向”。著有《不列颠的分裂》、《民族主义诸面》等书。
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席卷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抗义风潮,人类历史上最丰裕、最富足的一个年轻世代竟然对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官僚社会与父权社会的礼法、成规与价值感到不耐与不屑,并进而以行动要求实现激进参与民主与尝试另类生活。《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即是对法国1968年事件的第一手描术及分析。革命虽维持不长,但革命带来的希望与挫折都有非常深刻的历史与文化意义。70年代以降的“法国后现代思潮”恐怕都得从这个历史脉络下理解,例如福柯、利奥塔尔、鲍德里亚等人的思想,在一个根本的意义上都在和1968对话。
对话?我找不着那一个她。谁?是1968么?那时我不在,我不曾走近她,我从未看见过她。 玫瑰。要玫瑰,玫瑰的革命。几枝玫瑰?拥有几个一枝花? 爱人。谁是,我的爱人?在哪里? 枪,武器。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用什么样的武器战斗? 吻是战斗吗?是,此外还有什么?不是...
评分用散文诗的形式倒是很法国的方式,翻译上个别地方感觉有点磕磕碰碰的,至少能让后来人了解一段历史,当然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不可能不带上自己的价值观。 http://www.mtime.com/blog/trackback/803265/
评分对话?我找不着那一个她。谁?是1968么?那时我不在,我不曾走近她,我从未看见过她。 玫瑰。要玫瑰,玫瑰的革命。几枝玫瑰?拥有几个一枝花? 爱人。谁是,我的爱人?在哪里? 枪,武器。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用什么样的武器战斗? 吻是战斗吗?是,此外还有什么?不是...
评分五月风暴部分口号: × 托老师和考试的福,六岁就开始与人竞争。 × 咱们一起推倒托儿所、大学和其它牢狱的大门吧。 × 要作爱,不要作战。 × 做现实主义者,求不可能之事。 × 社会是一株食人花。 × 母校,我甜蜜的母校,私通的母校,父祖的...
评分用散文诗的形式倒是很法国的方式,翻译上个别地方感觉有点磕磕碰碰的,至少能让后来人了解一段历史,当然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不可能不带上自己的价值观。 http://www.mtime.com/blog/trackback/803265/
“吊诡的是,资本主义真正不可避免的命运只有在它为本世纪赢得了物质胜利之后才悄然出现……有史以来头一遭,人们革命不单为面包,还为蔷薇。”
评分读了80页基本就看不下去了,感觉仍旧没有脱离激情的一种写作方式...的确是集体无意识,托洛斯基的东西看来得抽空翻翻
评分作者和佩里安德森
评分大三的时候买的吧!
评分著序译皆系亲历乃至领导巴黎伦敦台北社运左翼,立场坚执,愿者自赏。前半铁血铸剑,“夸”父逐日感性恣肆传声街垒战况,古龙笔法鲜活却浮荡;后半精警棒喝,“奈”何幕落理智冷峻斧凿政经脉络,与共党关系余味深长;译文台腔,旌旗飘扬。风再起,不信者信,昏者惊梦,惧者复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