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日本国立小学一年四季的校园生活。在这一年里,作为父母教师会(PTA)委员的作者,参与了学校几乎所有的活动,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对日本的基础教育有入微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也对比了中日基础教育的差别与差距。
本书在教育细节方面有很多着墨,例如开学典礼、午餐教学、母亲的职能、社会课、日本小学的游泳课、毕业歌剧的排演等等,通过这些细节以及对背后日本文化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的基础教育和文化传统。
书中附上了作者孩子的日记。从这些日记中可以看出:曾经被视为问题学生的他如何一步步转变为一个有上进心、有责任感、有梦想的孩子。
谭琦,上世纪80年代末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随后赴日本留学,后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之后担任自由撰稿人、翻译、东京外语学院翻译科讲师。
作者在80年代曾赴日本留学,之后担任自由撰稿人和翻译,在儿子11岁时决定将其从北京转入日本东京读国立小学国际班六年级,于是妈妈和儿子都经历了与中国教育完全不同的、措手不及的一年时光。她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希望与中国父母及教育工作者交流,而我也从这本书中了解了很...
评分去年11月30日,偶然读到本书的《来到东京孔子庙》一篇。其中有那么一段: 微胖先生刻意强调他不了解中国,也许那是在表达对中国的不屑。他讲述了自己去欧洲工作的经历,两个孩子也跟去了,在当地交到很多朋友,适应过程很顺利。然后,他对一句日语都听不懂的儿子发问:“你知道...
评分去年11月30日,偶然读到本书的《来到东京孔子庙》一篇。其中有那么一段: 微胖先生刻意强调他不了解中国,也许那是在表达对中国的不屑。他讲述了自己去欧洲工作的经历,两个孩子也跟去了,在当地交到很多朋友,适应过程很顺利。然后,他对一句日语都听不懂的儿子发问:“你知道...
评分去年11月30日,偶然读到本书的《来到东京孔子庙》一篇。其中有那么一段: 微胖先生刻意强调他不了解中国,也许那是在表达对中国的不屑。他讲述了自己去欧洲工作的经历,两个孩子也跟去了,在当地交到很多朋友,适应过程很顺利。然后,他对一句日语都听不懂的儿子发问:“你知道...
评分去年11月30日,偶然读到本书的《来到东京孔子庙》一篇。其中有那么一段: 微胖先生刻意强调他不了解中国,也许那是在表达对中国的不屑。他讲述了自己去欧洲工作的经历,两个孩子也跟去了,在当地交到很多朋友,适应过程很顺利。然后,他对一句日语都听不懂的儿子发问:“你知道...
大开眼界!日本妈妈们虽然不工作,但是承担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分工。日本的教育真是精致到极致,看完如同农耕文明见到工业文明一样受到了一万点冲击。
评分深受启发
评分长知识,那些孩子上下学都归学校负责,放学后学校不主动布置作业,什么细节都给你安排好,家长配合好就行,虽然家长任务很重。还有写成长日记是个好习惯
评分前半部分很好读,后半部分略显啰嗦。日本人对规矩的制定和执行,事无巨细,严格实施这方面这让人佩服啊!
评分日本教育重能力提升,重人文熏陶,重快乐情绪,重习惯培养,高度普及的细节化教育让人敬佩,但这样的教育要求家长付出相当高的教育参与度,这是中国教育大环境与现阶段国情无法做到的。很多细节确实真实丰富启人深思,但对中国教育来说也确实是镜中花水中月。客观看待这本书,作为一本他国教育体系的科普读物非常详实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