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王阳明

青年王阳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杜维明
出品人:
页数:217
译者:
出版时间:2013-6
价格:2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43238
丛书系列:杜维明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王阳明
  • 哲学
  • 杜维明
  • 传记
  • 心学
  • 历史
  • 知行合一
  • 海外中国研究
  • 王阳明
  • 青年思想
  • 哲学启蒙
  • 心学
  • 修身之道
  • 自我实现
  • 明代思想
  • 精神成长
  • 人格培养
  • 独立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研究王阳明的青年时代,即1472-1509年,也就是截止到王阳明龙场“大悟”后形成“知行合一”观的时期。“这是一个认真探寻和痛苦经验的时期”,包涵了大量的精神和学术的游历。作者以人物思想传记的方式,从考察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和明朝的历史与社会出发,探究早期王阳明各个时期思想轨迹的外在影响和内在心理动因,也就是其经历与学说之间的“动态机制”。作者从发展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他思想形成的岁月,这个发展过程的高潮,是几次内心经验的大跃进。作者认为,阳明提倡生活与学说的统一,故其思想的一体性不同于思辨构造或认识论体系的统一性,而是建立在他的生活经验之上的。如家族尤其是父亲的巨大成就对他青年时期反叛精神的影响,尤其是他与佛教和道教的关系,他在阳明山隐修中从难以割舍的亲情的深刻体验中回转儒家,又在政治上严重受挫被发配贵州龙场的绝望处境中再一次确立成圣的内在意志,终于使自己的思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超越朱子“格物”论的“知行合一”观,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他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

本书不是对阳明的哲学思想研究,毋宁说是对阳明思想之所以形成的社会学与心理学分析,从而确立其思想的来源。对历来阳明学中聚讼纷纭的一些问题,如阳明思想与佛、道的关系、是否受陈献章影响、写作《朱子晚年定论》的心理和思想动机、知行合一观的思想来源及与朱子“格物”观的内在联系等等,都做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作者简介

杜维明,祖籍广东南 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得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 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2010年荣休后继续担任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在哈佛期间曾 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

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0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现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目录信息

前言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探寻
一 家世和出生
二 才华出众的诗人和关心社会的文士
三 军事谋略和政务
四 道士和儒家圣贤
第二章 抉择
一 阳明洞里的生存选择
二 禅宗佛学与家庭亲情
三 道家与曾点精神
四 儒学和山东之行
五 北京定终身
第三章 大悟
一 同刘瑾作斗争
二 赴龙场途中
三 大悟
四 人际关系的新层面
五 修身的结构
第四章 意义
一 知行合一观
二 陆象山的影响
三 朱熹难题
四 格物之争
五 主体性原则
六 知行合一的含义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假定读者已经非常了解明代思想史的基本线索,也了解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本书所讨论的是儒学传统中一些持久争论的问题。”然而我完全不了解。 看标题以为本书晦涩难懂非常难读,没想到是传记这样的内容,甚至像小说一样生动。守仁仿佛成了我的朋友,见他饱经磨难,也见他...  

评分

自己最开始了解王阳明,是从阳老那里,一篇文章中随口提到。 然后就是去喜马拉雅听完了关于王阳明的传记音频,好像是丽波教授的,很传神也很逗比,让原本枯燥的历史有了鲜活的形象。 再之后,就去看了电视剧王阳明,是韩版字幕,中文声音的,原因好像是中文没有版权。 综合下来...  

评分

第二序改变是在行动科学中,跳出系统之外的改变。第一序改变是在系统内改变,第二序改变是改变系统本身,例如老师越是关心问题少年,问题就越多;而老师有意忽视学生,反而重新获得对方的重视。 公认青年王阳明的第二序改变发生在龙场悟道,在那里,王阳明找到了他的新本性,他...  

评分

若将读书学习当作是获取名利的工具,读书越读越糊涂,学习越学越烦躁。名利不得,则身心焦虑,名利加身,则欲求未满。长此以往,读书学习便失去原本的意义,不再是为满足内心的好奇与欢愉,而是为满足外在的评价与要求。 为达成目标使用工具理性无可厚非,行动计划侧重精确计算...  

评分

按照流行的观点,读书是一个实用的工具,或者是为了改进文学技艺,或者为了增加通过科举考试的机会。阳明教导说,读书的真正意义不只是获得外在的东西,而是从内部改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读书学习是“身心之学”。其核心是如何进行自我修养,让古代圣贤的话深入内...  

用户评价

评分

如何保持内在自我与外部环境的张力平衡的问题,王阳明的探索从某种角度比佛经和道家的观点更实用,更具有现代指导意义,更入世。。。小感慨:直到现在2014年年中才读到王阳明,原来都干嘛去了。。。

评分

1.认为佛道执相的阳明洞抉择。2.意识到本性自足的龙场大悟。3.知行合一从本体上的理解,立志后的自发行为。

评分

本书是杜维明先生在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文系求学时的博士论文,可谓是王阳明的半部传记,讲述时间从王阳明出生,到他三十七岁离开贵州龙场之前,基本形成自己的系统思想时为止。通过对青年时期王阳明生平的讲述,详细分析其“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诸多思想的形成过程。文笔流畅,分析透彻,值得一读。

评分

青年杜维明写青年王阳明。杜维明的博士论文,写尽青年王阳明的苦闷、游学与思想追寻,易读极了,没有丝毫学术腔。这是第一次读他著作,好感大增。

评分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