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安徽潛山人。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美國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耶魯大學曆史講座教授、康奈爾大學第一任鬍適講座訪問教授、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1973--1975年齣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中英文著作數十種。
本書作者關於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論集。以鬍適、錢穆、陳寅恪等20世紀中國文化的代錶人物為中心,探討在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的深刻現代危機中,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承擔者是如何自覺地在矛盾中奮力前行,在蛻變中進行現代轉化,在吸收其他文化精粹的同時擔當起民族文化熔鑄的曆史使命。
目錄:
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1990年)
中國現代的文化危機與民族認同(1995年)-《曆史人物與文化危機》自序
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1979年)
我所承受的“五四”遺産(1988年)
文藝復興乎?啓濛運動乎?(1999年)-一個史學傢對五四運動的反思
嚴復與中國古典文化(1999年)
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鬍適(1983年)-《鬍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序
附:《中國哲學史大納》與史學革命(1980年)
從《日記》看鬍適的一生(2004年)
陳寅格《論再生緣》書後(1958年)
陳寅格的學術精神和晚年心境(1982年)
陳寅格與儒學實踐(1996年)
試述陳寅格的史學三變(1997年)
猶記風吹水上鱗(1990年)-敬悼錢賓四師
一生為故國招魂(1990年)-敬悼錢賓四師
錢穆與新儒傢(1991年)
附:壽錢賓四師九十(1985年)
越過文化認同的危機(1994年)-《錢穆與中國文化》序
古代有古代的危机,现代有现代的危机,这是一个无奈的时代,永远都是如此,于是我们总是从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寻找一些让我们寄寓于情怀的元素。。。
評分只是一些文章的杂集 不过看一看他和姜义华老师的争辩还是很有意思的 开篇的文章很好 告诉我们为什么中国一直在走激进的道路
評分关于胡适,并没有特别的去了解过,只是读过一本贾祖麟的《胡适之评传》,此外虽然中国近代史也算读过不少,但遇到胡适的次数不多。这大概与他本人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有关,对于政治,他始终是游离于外,他试图以一种温和中正的态度来对待政治,但他不能明白的是,...
評分关于胡适,并没有特别的去了解过,只是读过一本贾祖麟的《胡适之评传》,此外虽然中国近代史也算读过不少,但遇到胡适的次数不多。这大概与他本人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有关,对于政治,他始终是游离于外,他试图以一种温和中正的态度来对待政治,但他不能明白的是,...
評分只是一些文章的杂集 不过看一看他和姜义华老师的争辩还是很有意思的 开篇的文章很好 告诉我们为什么中国一直在走激进的道路
本科時讀的第一本餘英時的著作。推窗間月,不敢稍忘。補錄之。一晃八年過矣。
评分時勢咄咄構樊網,濠間舊樂不堪期。 滔天赤水傾洲陸,濟海蒼舟失涘涯。 男旦同操吠聲技,書生肯學謔猧詩? 從來俊士多約束,遭際古今同一悲。
评分頂好玩的老頭兒
评分忘瞭
评分夫道備於六經,義蘊之匿於前者,章句訓詁足以發明之,事變之齣於後者,六經不能言,固貴約六經之旨而隨時撰述,以究大道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