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革命已到来,一些人说它已经过去,革命缘何而来?又缘何而去呢?
劳伦斯·莱斯格对因特网革命中为何会出现一种反革命的破坏性力量及后果做出了解释。创作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因特网保护了创新的公共资源。是因为因特网保护了创新的公共资源。因特网的独特设计营造出一个中立的平台。最广大范围的作者们可在此平台上进行试验。围绕此平台的法律架构对这一自由空间给予了保护,以使文化和信息——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能够自由流动,从而激发出了空前广泛的思想成果。但是,这种架构设计正在改变——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技术层面。
这种改变将导致早期困持网所提供的创作及创新机遇的丧失。诸多强权力量正迅捷地以法律和技术来“驯服”因特网,使之从一个思想的开放园地沦落为一个无异于高速有线电视的东西。创新将再次受到由上而下的束缚,逐渐为网络所有者、专利大户以及版权囤积才所控制。
技术使非凡的未来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思想的未来这门却在关闭。我们需要在进步与新黑暗时代之间做出选择。
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正在从开放走向控制,而过渡的控制正是扼杀创新的罪魁祸首。作者则认为应该在开放和控制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本书的观点基本上可以代表作者发起CC协议的原因和动机。“我们的目标应当是一种控制适当的体系。能够给与艺术家足够的创作力,并尽可能让他人自由使用...
评分《思想的未来》让人眼前一亮,作者的思想新颖、且非常有远见。 书中作者对于“公共资源”的自由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的阐述很精彩。作者让人们以发展、创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合并案、Napster音乐版权案、俄罗斯黑客事件、DVD破解案、微软反垄断案。 作者...
评分劳伦斯·莱斯格基本上是一个狂热地捍卫网络中立性和自由创新的斗士,也是该领域『教父』级的人物。他认为,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和愚昧的政府互相的博弈,会导致原本坚守『端对端』原则的互联网络渐渐失去原有的中立性,进而扼杀绝大部分的创新。 看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所...
评分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互联网既是一片没有拘束的跑马场,但同时又矗立着森然壁立的防火墙。 胡戈可以用几块钱的成本刺破陈凯歌几亿元精心打造的《无极》神话;网民可以毫无顾忌地在网络上下载盗版音乐,免费电影;极客们可以创新出种种互联网共享服务(VeryCD、字幕组),而不用...
评分1. 本书开始提出一个观点:资源是否受到控制直接影响到创新。互联网的显著特点即是保持资源自由,但它正朝着控制改变。 2. 自由资源的定义:一个人使用它不需任何人的许可,或者所需许可的授予是中立的。这里要注意到自由并不等于免费(两者的英文单词皆为free,关于这一点GUN...
看封面,印象中读过。
评分讨论数字时代的知识版权保护与创新问题,论述很经典,应该好好做个笔记
评分1
评分案例都是比较老的,内容和《代码》略有重复,这本书只是对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创新和相关法律方面做了一些观点阐述和价值分析。
评分不懂网络知识,如何做新媒体研究(但是似乎各大院校都在赶时髦开设课程,好多老师也纷纷做研究)?掺水的三级网络技术底子觉得看这书很吃力,问题绝对在我自己。劳伦斯的洞悉,令人佩服;知识渊博,虽不明,但觉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