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殚精竭虑砺炼十年而成的一部母亲教育专著。作者从母亲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一些核质问题进行了严肃而深入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重大命题。其研究的体系化、前瞻性、深刻内蕴以及对世纪更迭人类文化的建设上,都会使本书在百年人文浪潮中具有卓越的启蒙地位。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需要净心倾听的独特声音: 婴儿出生时都是同母亲连体的,因此存在着一个宫外孕期。同父亲相比,母亲在育儿方面有着本能的优越。 人是分两次诞生的,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人生的头三年是在组装大脑。人存在着一个比性本能更为本质的智本能,一旦错过便遭阉割,因此,孩子的一年决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 女性的特点适合于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点适合于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让女性放弃育儿去从事他们不擅长的物质再生产是一个大错误。女人的名字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 人类目前所强调的教育都是“显教育”,对于更本质更重要的“潜教育”却不加关注。道德、勇气、责任等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就能起作用,而是要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目的的。过往的教育学是“教”的教育学,以后的教育学将是“做”的教育学。 本书详尽的范例,细腻真情的说理,无不将读者领进一个崭新的母性境界。
本人从来没有看过类似母亲教育类的书籍,对教育类的书籍接触也比较少。 一开始翻开本书,序言很为之动容,看了目录觉得似乎有些可以深入品读的空间。 看到几十页后,发现都是案例的堆砌,案例的铺垫说明的道理却是现在人尽皆知的研究结果。 里面有关于儿童的心理的研究的案例,...
评分不像是一本经验传授的育儿书 相反给读者的感觉更像是激进、有血气的愤青有感而发的一篇篇烂笔篇幅。不过据了解作者已不年轻了。 其实是看到本书有XX的各类奖项推荐才买的,以至于此后对于此类具有奖项推荐的书籍有购买与阅读的阴影了!
评分“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这是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发现母亲》一书封面上的醒目字眼。这本书凭借什么斩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该书的作者又凭什么入选《中国青年》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东华其...
评分因为朋友的强烈推荐我买了这本书。 因为这位朋友在此之前对卡尔维特的教育、蒙氏教育乃至近年来的读经教育、赏识教育等等多有涉猎且颇有心得,所以我坚持把这本书翻完了,最后仍然要说而且要更肯定地说:它是一个绣花枕头。 1)我相信作者做这个研究课题或写这样一本书的初衷是...
评分豆瓣新手。这儿许骂街吗?就这种书还出版,还大肆宣传!现在不是二十一世纪了吗?作者还引用科学知识,讲讲人脑的发育特点,然后说“上帝先造男人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为了支持自己(站不住脚的)观点看来也是来者不拒了。这也算科学精神吗?表面上装作道貌岸然的样子。。...
我读的是99年的老版本,不知道这个版本有啥不同,呵呵。
评分作者真诚、勤奋、感恩地写作,这很难得,让我嗅到了1990年前的作品的气息。相信对很多人会有启发和帮助。但作者的治学实在让我不敢恭维,缺乏科学方法和基本的思辨。如果这是一部文学作品或者宗教启蒙都将很成功,可惜很遗憾地,这号称是一本学术性的书。
评分这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糟糕的一本书,几十万字的书,只有一个意思“母亲教育很重要”。 其实,“重视家教和母教”,本来是一个很好也很对的主题,但罗列材料时“执其一端”不顾其余,“言悖中庸”,加之逻辑不通,思维混乱,一点思想的深度都没有,就坏菜了。 炒作的痕迹太明显,从书的装帧到写作都如此。善于故作惊人语,比如说,“母亲的身体是国有财产”云云,这种话在基本立场上都是有问题的,像是斯巴达人说的话。 又如,所谓“母亲的教育”,母亲一词有时候是指本意,妈妈那个人。有时候又用其寓意,就是像母亲那么温暖、贴心。这两者是不同的,一个孤儿也可能从有爱心的修女那儿得到母亲般的教育,母亲本人给予的未必是母亲般的教育,却混在一起说,不知道呼吁的核心,到底是要母亲亲自教养孩子,还是要给予孩子温暖的母亲般的教育。 另外,将我国家教的缺失归结到五四运动、人性启蒙和女性解放,唉,这话都能大喇喇说出来,我就实在无话可说了。
评分只看了几句,觉得这人就是个傻逼!说教一大堆,结果是个男人写的~只能呵呵!
评分重新读了一遍,举例太多,论证有些牵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