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权力与法律文化

社会权力与法律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梅利莎•麦柯丽
出品人:
页数:388
译者:明辉
出版时间:2012-3-1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03774
丛书系列:法律与社会译丛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法律史
  • 法律
  • 中国法律史
  • 明清史
  • 近代史
  • 法学
  • 政治学
  • 社会权力
  • 法律文化
  • 权力结构
  • 法治
  • 文化研究
  • 社会制度
  • 法律哲学
  • 权力关系
  • 制度变迁
  • 合法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社会权力与法律文化——中华帝国晚期的讼师》中,梅利莎·麦柯丽教授选择了中华帝国晚期(1500~1911)背景下一个极富争议而又被忽视的法律与社会形象——讼师,作为核心主题,展开对中国法律的社会史与文化史的研究。在整理和分析大量官方与民间史料的基础上,作者试图诠释:讼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有哪些人依赖于他们的服务,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政府官员和“良善”士绅极度鄙夷的对象,讼师现象在明清时期及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下有何意义,以及”法律实践与民间文化如何共同融入中华帝国晚期的法律文化之中“,《社会权力与法律文化——中华帝国晚期的讼师》中,特别探究了”关于讼师的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并不仅仅是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反映,它们还积极地型塑了这一法律文化”的问题。

作者简介

梅利莎·麦柯丽(Melissa Macauley),美国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明清时期及近现代中国史、社会史与法律文化等。1998年出版《社会权力与法律文化》,次年被美国图书馆权威期刊《选择》(Choice)评为年度“杰出学术著作”。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
站在历史的棱镜之前(代译序)
致谢
表格索引
中国历代王朝年表及清朝诸帝在位时间表
导论 法律文化与历史变迁
第一章 罪与罚的演进
语源学的考察
社会身份的呈现
明代(1368—1644)的讼师
清代(1644—1912)罪犯身份的法律界定
官方话语的一致性(1261—1950)
第二章 经世家对行政的绝望
诉讼的行政负担
区域法律文化与上控的纷扰
伪造印信
司法程序的颠覆:代书与书吏
经世家对行政的绝望
第三章 讼师的运作机制:何人、何地、何种方式
地理上的分布
讼师的类型
一项轻易赋予的身份在法律上的危险
遭遇讼师:乡村
遭遇讼师:通往城市的道路文化
酬金
诉讼网络与上控策略
诬告:登堂与辩护的策略
“琐细辩护”
结论
第四章 获得更加强势的客户
决绝的寡妇
讼师与地方权力机制:谁控制着书吏和村长?
地方精英中的匠人
结论
第五章 掘尸者的纠纷:司法堕落与法律文化
掘尸者的纠纷
掘尸诡计的文化意义
教士讼棍
社会情境中的司法堕落
第六章 权力贩子:东南沿海的土地、家族与讼师
永久活业:依习俗的[财产]所有与半心半意的统治国家
薄弱的行政:“书吏治民”
东南沿海地区讼师的家族关系
无礼行止的胜利
第七章 骗子的故事:狡黠的权力与对独特男性典范的求助
独特的男性身份:《四进士》中对正义的秉持
平衡故事中独特的男性典范
结论:残存的狡黠讼师
结论 对“律师”的责难与厌讼
附录 对18世纪诉讼率统计数据的反思
注解
参考文献
索引
背向城市的宁静(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翻译自1998年斯坦福大学版,是二十世纪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史在法律文化和司法领域的一次尝试。作者深受格尔茨的影响,将文化视为一个在符号中表达的观念系统,人们应用这些符号来表达其生活观念,并在书中讨论了“好讼”,“恶襟”,“官鬼”等等概念的所体现出的观念。同时...  

评分

Litigation masters emerged as historical actors in the southern Song, and became a significant social problem in the late Ming, the so-called second commercial revolution. They provided the personal links between local arenas and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at ...

评分

本书翻译自1998年斯坦福大学版,是二十世纪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史在法律文化和司法领域的一次尝试。作者深受格尔茨的影响,将文化视为一个在符号中表达的观念系统,人们应用这些符号来表达其生活观念,并在书中讨论了“好讼”,“恶襟”,“官鬼”等等概念的所体现出的观念。同时...  

评分

Litigation masters emerged as historical actors in the southern Song, and became a significant social problem in the late Ming, the so-called second commercial revolution. They provided the personal links between local arenas and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at ...

评分

本书翻译自1998年斯坦福大学版,是二十世纪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史在法律文化和司法领域的一次尝试。作者深受格尔茨的影响,将文化视为一个在符号中表达的观念系统,人们应用这些符号来表达其生活观念,并在书中讨论了“好讼”,“恶襟”,“官鬼”等等概念的所体现出的观念。同时...  

用户评价

评分

2.1-3;4.2-3;6.2;7

评分

2.1-3;4.2-3;6.2;7

评分

译笔较差……以后还得看一遍原版。作者的结论部分过于拉杂枝蔓,不知所云

评分

博士论文改成书。内容扣题。致谢一长串人。材料挺细,有的挺有意思。译者很认真。

评分

译笔较差……以后还得看一遍原版。作者的结论部分过于拉杂枝蔓,不知所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