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列昂尼德·茨普金 俄罗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 俄罗斯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 苏珊·桑塔格
发表于2025-02-02
巴登夏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巴登夏日》于1977年开始动笔,1980年完成,因政治原因一直未能出版。1982年,小说几经展转被带到国外,在纽约的俄罗斯移民周报上公开发表。但刚刚连载一周,列昂尼德·茨普金便不幸因心脏病发作逝世。
《巴登夏日》被人翻译成英语,只能以极小的印数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流转。
十年之后,伦敦街头,苏珊·桑塔格无意中遇到了这部发行量极小的作品,顿时被深深震撼。这部集中了俄罗斯文学所有重大主题的小书,经过苏珊·桑塔格的大力推荐,逐渐走出英语界,走向全球,走向越来越多的读者、学者、记者、诗人、评论家……
《巴登夏日》被众多世界级媒体誉为“二十世纪最后一部伟大的俄语小说”,逃过了被时间淹没的厄运,以英、法、德、意、西、芬兰、土耳其、希伯来等近20多种文字出版,确立了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海报:
〔俄〕列昂尼德 · 茨普金
作家、医生。1926年出生于明斯克,1982年在莫斯科去世。作为一名医学博士,在国内外科学杂志上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作为一位作家,一生酷爱文学,笔耕不辍,但囿于环境,只能“为抽屉写作”,终其一生,都没能亲眼看见自己的任何文学作品发表。
《巴登夏日》以想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妇1867年离开圣彼得堡的行程为主线,杂糅进陀氏私人生活与文学精神、俄罗斯文学神韵,以及作者个人的生命经历,叙述风格别出心裁、令人难忘,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后一部伟大的俄罗斯小说”。
一个非专业作家的粉丝向小说,叙事各种蒙太奇还不分段,薄薄一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轻松。
评分“这就是人类的理想,也是他自己的理想,他将它深深地埋在心中,从未曾改变和放弃,他有时甚至故意自嘲对这个理想的执著,可一置身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和众人因不解而发笑的声音中时,他就愈发坚信它能够实现”。又是位自个儿写给自个儿看的抽屉作家,不过与得罪了老大哥而遭致封杀的布尔加科夫不同,茨普金更多是性格使然。本书就是他对自己偶像的一次朝圣,个人觉得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玄乎,但它也着实打动了我。因为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说,我同样“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痴迷于这个狂热、分裂、变化无常、无与伦比的灵魂。因为“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爱文学”
评分然而是一本特别冬日的小书。
评分确实读来不算轻松。译者在序言中提到的语言风格的问题受制于中文这个载体确实很难感受到。薄薄的一本书读得出奇慢。它可能不属于我喜欢的书,但是它确实应当是本重要的书。
评分桑塔格的序言极为精彩,几乎要盖过这部作品本身的光芒,作者身世坎坷酸楚,客观上不得不“为抽屉写作”——这点难道不正是应该成为作家导演等创作者的圭臬吗?不求功利只为埋首抒发天性之所思所欲,全书似是作者喃喃自语,用来倾泻生活苦闷,虚构与非虚构交织的写法,两个可以随意跳跃游走的重叠时空,后记评说“幻想现实主义”贴切,但是很难确切定义本书正规类型,也许非正规可以称其为精确度极高的陀式传记的高级同人写手作品?不过我毕竟不通俄语,书中独属于俄国人的趣味肯定大打折扣
文 / 朴九月(旧作,8记得发在哪一期的《非音乐》上面了) 在文化的废墟上,狂乱的过去如在眼前。——苏珊•桑塔格 初接触“巴登夏日”这个书名的时候,一直以为小说所要描述的,是在德国旅游胜地巴登度过的一季逍遥夏日,于是故事应该带着闲适的、缱绻的意味,并且因着夏...
评分我比较讨厌现在书上的那些护封,不是讨厌那种形式,而是讨厌那些出版商用来推销的言辞。譬如这本列昂尼德·茨普金的小说《巴登夏日》,它的护封上有两句话很扎眼——“往事并不如烟的俄罗斯文坛”、“文学史上十大被遗忘杰作之一”;这两句话的讨厌之处在于,前一句抄的是内地...
评分这样的风景,不是约翰·穆尔笔下的优胜美地。是德国的著名度假胜地---巴登,因为1867年的夏季一个小个子俄罗斯人和她的太太安娜的到来而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绽开熠熠光彩。 100年后,一个同乡,就像小个子另一个崇拜者南非人库切(《彼得堡的大师》)一样,踏上西去的列车。 他...
评分 评分第一遍读《巴登夏日》,很累。尽管有苏珊桑塔格写的导读和作者简介梳理线索,理清头绪,把握方向,但真正自己开始阅读时还是不免费力。它确实有我们印象中的苏俄文学的厚重感,但又不失其“与世隔绝”的自我性。 据苏珊的介绍,医生作家列昂尼德•普茨金是个陀...
巴登夏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