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小說 黎紫書 馬華文學 黎紫書 中國文學 文學 告彆的年代 馬來西亞
发表于2025-05-17
告彆的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你在讀這本書。
這是一部小說,長篇。
它看起來很古老,
但幾乎找不到被翻動過的痕跡。
它的頁碼居然從513開始,
似乎這書的第1頁
其實是小說的第513頁……
《告彆的年代》,串起三代人的共同迴憶,一個傢族的曆史,一個種族的集體記憶。
二〇一一年第十一屆花蹤文學奬
二〇一一年《中國時報》開捲好書奬
二〇一〇年《亞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說
王德威、止庵、蔣韻、楊照、鄭樹森、黃錦樹、董啓章、駱以軍……聯閤推薦
王德威:不論是書寫略帶史話意味的傢族故事,或是白描現世人生的浮光掠影,黎紫書都優以為之。而營造一種穠膩陰森的氣氛,用以投射生命無明的角落,尤其是她的拿手好戲。
鄭樹森:馬華女性書寫第一人。
黃錦樹:在文學條件異常貧瘠的馬華文壇,不管從什麼角度看,黎紫書都是個奇跡。
董啓章:《告彆的年代》是一部不摺不扣的對抗匱乏,拒絕遺忘的書。
駱以軍:我覺得這本小說,或可視做某種失傳小說技藝的活生生復現,華麗的戲颱從不可能的虛空被洶湧創造齣來。作為讀者,我覺得無比幸福;作為同代華文小說創作者,我覺得她是屈指可數、頂級的、恐怖的對手。
黎紫書
本名林寶玲,1971年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1995年以短篇小說《把她寫進小說裏》獲馬來西亞“文學奧斯卡”——花蹤文學奬馬華小說首奬,此後連續多屆獲奬,是花蹤文學奬設立以來獲奬最多的作傢;在中國大陸、颱灣、香港亦屢獲大奬,如冰心世界文學奬,颱灣《聯閤報》文學奬、《中國時報》文學奬,香港《亞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說,等等。
著有短篇小說集《天國之門》《山瘟》《齣走的樂園》《野菩薩》,微型小說集《微型黎紫書》《無巧不成書》《簡寫》,散文集《因時光無序》,個人文集《獨角戲》,以及編著花蹤文學奬迴顧評論集《花海無涯》。《告彆的年代》是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本書是黎紫書文學創作的轉摺點,也是她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本書以一部既無開端亦無終結的曆史大書為引子,分三層敘事,將同名同姓但不同時空不同角色的三個女人“杜麗安”串聯起來,前一層的人物故事被後一層的角色閱讀,也被讀者一一閱讀。在“小說中的小說”結構之下,一層一層開拓齣故事的縱深度,充滿尋覓、躲藏與發現,展現齣三代人的共同迴憶、一個傢族的曆史、一個種族的集體記憶。
2010年,本書入選《亞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說;2011年,本書獲第十一屆花蹤文學奬馬華文學大奬、《中國時報》開捲好書奬。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ishuli002
和訊博客 http://zishuli.blog.hexun.com
黎紫書獲奬檔案
1995年
第三屆花蹤文學奬馬華小說首奬
馬來西亞全國微型小說比賽首奬
1996年
馬來西亞楊忠禮文化月短篇小說首奬
第十八屆《聯閤報》文學奬短篇小說首奬
1997年
第四屆花蹤文學奬馬華小說首奬、散文首奬、小說推薦奬
馬來西亞雲裏風年度優秀作傢一等奬
1998年
冰心世界文學奬(短篇小說)佳作奬
1999年
第五屆花蹤文學奬馬華小說首奬、小說推薦奬
2000年
馬來西亞優秀青年作傢奬
第二十二屆《聯閤報》文學奬短篇小說首奬
2001年
第六屆花蹤文學奬世界華文小說首奬、小說推薦奬、散文佳作奬
2003年
第七屆花蹤文學奬小說推薦奬
2005年
第二十七屆《聯閤報》文學奬短篇小說評審奬
第二十八屆《中國時報》文學奬短篇小說評審奬
2010年
《告彆的年代》入選《亞洲周刊》年度中文十大小說
《簡寫》入圍2010颱北國際書展大奬
2011年
《告彆的年代》獲第十一屆花蹤文學奬馬華文學大奬、
《中國時報》開捲好書奬
以一種現代但“過時”的繁復的敘述方式迴到嚴肅小說寫作的傳統,用精心編排的語言通過“匱乏的經驗”創造齣閱讀感受中的豐厚。從標題到故事內容到行文都告示著一種姿態和儀式感,是告彆還是開始?那些美如煙花的文字將曆史湮滅在書的字裏行間,仿佛書與故事是兩樣可以分開事物。盡管時間綫索清晰,故事卻似乎可放置於任何時代,把曆史變成瞭命運的平行綫,是大時代裏的小波瀾。這本書絕對是一株隻能破土於域外的神秘之花。或許正因經驗之“匱乏”,作者的想像和虛構能力強大到故事在一層一層嵌套之後仍讓人意猶未盡。至少從這本書看,黎紫書尚未有書寫曆史的野心,隻有鑽研小說技藝的決心和勇氣,這當然不是一個缺點。
評分畢竟是馬華作傢,單線構思的話還是欠瞭點,人物的把握略單薄,不過倒是很值得一讀。
評分一直對亞洲周刊還是比較信任的,所以頂著個挺上檔次的名頭也就順道買瞭,開瞭十頁,第一感覺臥槽這是女版的董啓章嗎,怎麼寫法和天工開物那麼像?結果看書發現寫後記的還真就是董啓章,瞬間無力吐槽……平心而論這書的三層故事裏,齣瞭韶子和第四人這層太藝術流的故事讀得我一頭霧水以外,其他兩層故事還是寫的很棒的,尤其是篇幅最重的杜麗安寫得很齣彩,也許作者第一次寫長篇終究還是擺脫不瞭短篇的舊習慣吧,鋪的太開反而掌控不好
評分看哭瞭。讀的時候bruch club 下雨,讀完整條peel street晴空曝曬。格外恍惚。
評分以一種現代但“過時”的繁復的敘述方式迴到嚴肅小說寫作的傳統,用精心編排的語言通過“匱乏的經驗”創造齣閱讀感受中的豐厚。從標題到故事內容到行文都告示著一種姿態和儀式感,是告彆還是開始?那些美如煙花的文字將曆史湮滅在書的字裏行間,仿佛書與故事是兩樣可以分開事物。盡管時間綫索清晰,故事卻似乎可放置於任何時代,把曆史變成瞭命運的平行綫,是大時代裏的小波瀾。這本書絕對是一株隻能破土於域外的神秘之花。或許正因經驗之“匱乏”,作者的想像和虛構能力強大到故事在一層一層嵌套之後仍讓人意猶未盡。至少從這本書看,黎紫書尚未有書寫曆史的野心,隻有鑽研小說技藝的決心和勇氣,這當然不是一個缺點。
远离中心或是非母语的作家反而能将语言发展到极致,黎紫书、黄锦树之于汉语,康拉德、乔伊斯、库切之于英语,贝克特之于法语。局外人的疏离反而使他们在运用语言时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追求和自觉的意识,语言不再是无意识的载体,而被置于写作的中心。他们的文字有一种贪婪的紧张...
評分转忆当年,却无处告别,如今何事,衮衮向风尘,任猜何意。黎紫书的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那些语焉不详的语句,作者她遥远的记忆,其中存在的啃噬和伤虐,有着如出一辙的难言的苦闷,像是沉沦在历史的梦境中不可自拔,也许更痛苦的是人生经不起生命的诘问。 读着《告别的年代...
評分刚看到这遣悲怀评论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377179/ 这篇评论写到骆的地方通通都有道理: "骆以军的小说人物则是分裂的旁观者,是丧失自我生活的人", "那些在当下依旧顽强幸存的少数“诚实的灵魂”会生活得无比艰难,并在强大的时代压力下渐趋分裂;而那些如骆以军一...
評分在BV中,蔡淑臻在旧行李箱中繙找着「电光枪」,那是母亲留给故事主角,要她自己寻找的,这便是黎紫书所说「父母留下让子女追寻的故事」。 「祖辈总说留给你一些东西,有些你找得到,有些你找不到,於是你开始怀疑那是否真实存在。」 而这也是為何《告别的年代》是从51...
告彆的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