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分工論

社會分工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法)埃米爾・塗爾乾
出品人:
頁數:388
译者:渠東
出版時間:2000-4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14054
叢書系列:現代西方學術文庫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塗爾乾
  • 社會學經典理論
  • 社會分工論
  • 社會理論
  • 社會分工
  • 經典
  • 社會
  • 社會分工
  • 社會學
  • 分工理論
  • 社會結構
  • 功能主義
  • 社會製度
  • 職業分工
  • 社會運行
  • 社會秩序
  • 社會變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社會分工論》是法國社會學傢塗爾乾1893年的博士論文,是其開山之作。一開始他就顯示瞭他反對單一的功利主義思維的立場,他指齣社會是多元的,是由種種矛盾的部分組成的,是要適應相互矛盾的種種需要的,必須有一種限定與平衡。他選取的題目是一個經濟學的對象,但他卻要從其中找齣非經濟的內核來。這《社會分工論》的中心思想就是,勞動分工並不是純粹經濟現象。在這部著作中,塗爾乾既提齣瞭“社會團結”、“集體意識”、“功能”、“社會容量”、“道德密度”以及“社會分化與社會整閤”這些後來一直為社會學界所沿用、修正和爭論的概念‘也通過對“機械團結”與“有機團結”、“環節社會”與“分化社會”以及“壓製性製裁”與“恢復性製裁”的縱嚮二元劃分,探討瞭曆史演進的基本規律。概言之,塗爾乾的社會學主義之基本立場在《社會分工論》已初現端倪:一切存在與現象的根源,皆為“社會”。

著者簡介

Emile Durkheim (1858-1917)塗爾乾,法國社會學傢,社會學的學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齣生於法國孚日省埃皮納爾一個小城鎮的猶太教教士傢庭。幼年曾學習希伯萊文、舊約和猶太教法典。青年時代放棄瞭宗教信仰,走上實證科學的道路。1879年,就學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1882年畢業。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學教書。其間赴德國一年,學習教育學、哲學、倫理學,深受W.馮特實驗心理學的影響。1887~1902年,在波爾多大學教書,並在那裏創建瞭法國第一個教育學和社會學係。1891年,被任命為法國第一位社會學教授。1898年,創建瞭法國《社會學年鑒》。圍繞這一刊物形成瞭一批年輕社會學傢的團體──法國社會學年鑒派。1902年後執教於巴黎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斷瞭這位反戰學者的學術研究,他的兒子和許多學生死於戰場,他受到極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會分工論》(1893)、《社會學方法的規則》(1895)、《自殺論》(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言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導言
第一捲 勞動分工的功能
第一章 確定功能的方法
第二章 機械團結,或相似性所緻的團結
第三章 分工形成的團結,或有機團結
第四章 上述理論的另一證據
第五章 有機團結的遞增優勢及其結果
第六章 有機團結的遞增優勢及其結果(續)
第七章 有機團結和契約團結
第二捲 原因和條件
第一章 分工的進步與幸福的進步
第二章 原因
第三章 次要因素--集體意識逐漸形成的非確定性及其原因
第四章 次要因素(續)--遺傳性
第五章 上文的結論
第三捲 反常形式
第一章 失範的分工
第二章 強製的分工
第三章 另一種反常形式
結論
附錄一 參考文獻
附錄二 人名對照錶
附錄三 塗爾乾基本著作
附錄四 塗爾乾生平著作年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埃米尔·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I]发表于1893年,不仅仅作为一篇博士论文而提交,更是确立涂尔干思想理路的开山之作,在这部论著中,涂尔干摆出了他的社会学主义的基本立场:一切存在与现象的根源,皆为“社会”。作为于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齐名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

評分

This book explores the “moral value of division of labor”, that is, how division of labor determines social solidarity through influencing morality. Why would Durkheim write such a book called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 Apart from to obtain ...  

評分

埃米尔·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I]发表于1893年,不仅仅作为一篇博士论文而提交,更是确立涂尔干思想理路的开山之作,在这部论著中,涂尔干摆出了他的社会学主义的基本立场:一切存在与现象的根源,皆为“社会”。作为于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齐名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

評分

社会进步发展到如今,出现了许多新的失范问题,比如说网络失范。最近比较受到关注的“网络暴力第一案”。就是典型的网络失范的体现。 人肉搜索这个东西原来是高科技的产物,是中性的。在许多网络经典人肉案例中,我们发现它的好处,比如在“周老虎”和“虐猫事件”之中。但同时...  

評分

埃米尔·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I]发表于1893年,不仅仅作为一篇博士论文而提交,更是确立涂尔干思想理路的开山之作,在这部论著中,涂尔干摆出了他的社会学主义的基本立场:一切存在与现象的根源,皆为“社会”。作为于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齐名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

用戶評價

评分

今年第二遍讀完此書瞭。塗爾乾鋒芒的思想背後,其實是對人類社會的一種大慈悲啊。這纔是一個世界級的大學者該有的氣度。

评分

真的是,好難看,啊!!!

评分

補打卡,當初三天沒齣門讀這一本書。第一印象是難讀。不同意的是他把社會運行的邏輯跟生物邏輯做類比,並用生物邏輯來做論據。

评分

很多問題沒弄清

评分

Mark~很難講閱讀這本書時的感受,既深深為塗爾乾所摺服卻又感覺塗爾乾的思想中充滿瞭歧義和矛盾。做瞭很多的筆記,作者的論述的核心即在於——社會分工為社會中的個人提供瞭實現自我的可能性,也為社會提供瞭穩定性來的個體來源。雷濛·阿隆在《社會學思潮》中這樣寫到塗爾乾論述的核心"個體來源於社會,社會決定個人",但塗爾乾真正所錶達的內涵卻是如何在社會分工的大環境下保護個體的自主性,這是塗爾乾在他的博士論文中給自己設定的問題,而解決的方案是他以自殺為視角來提齣新的可能性——《自殺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