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哲學講演錄

新哲學講演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張世英
出品人:
頁數:587
译者:
出版時間:2004-08
價格:36.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3346240
叢書系列:大學名師講課實錄
圖書標籤:
  • 哲學
  • 張世英
  • 新哲學講演錄
  • 哲學史
  • 哲學導論
  • 西方哲學
  • 講演
  • 講演錄
  • 新哲學
  • 講演錄
  • 哲學思想
  • 現代哲學
  • 思辨哲學
  • 人文精神
  • 思想啓濛
  • 哲學對話
  • 理性反思
  • 文化批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作者在北大授課的錄音整理,是他近20你那來對一些哲學問題思考的總結,涉及的領域除哲學本身外,還包括美學、倫理學和曆史哲學。作者主張把中國傳統的“萬物一體”與西方近代的“主體――客體”關係式結閤起來,提倡一種中西會通的哲學。他認為,哲學是以提高人生境界為目標的學問,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學;哲學不以追求知識體係或外部事物的普通規律為最終目標,而是講人對世界的態度、講人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本書內容生活活潑、通俗易懂。如果說以往是要經過苦苦思索纔能進入哲學之境的話,那麼本書讓你體會到哲學將怎樣平易生動地走進你的生活……

著者簡介

張世英,1921年生,湖北武漢市人。1946年畢業於西南聯閤大學。1946―1952年在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任教。1952年後曆任北京大學哲學係、外國哲學研究所講師、副教授、教授,所學術委員會、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現任北大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中西哲學與文化研究會會長、全國西方哲學學科重點第一學術帶頭人、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名譽顧問、美國傳記中心名譽顧問、國際“哲學體係”研究會會員、《德國哲學叢刊》主編以及南京大學等國內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曾應邀到德國美因茲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日本京都大學作學術講演,到美國、瑞士、法國、德國參加學術會議並作學術報告或公開講演。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收入《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國際傳記詞典》、《頭五百》名人錄,被美國傳記中心收入《國際接觸帶頭人物指南》等。

圖書目錄

開講詞
哲學的性質
小引:哲學始於對普遍性問題的驚異
一、哲學史上對哲學的界定
二、哲學是關於人對世界的態度或人生境界之學
三、哲學的分類

第一篇本體論與認識論
第一講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人――世界”和“主體――客體”兩重“在世結構”的含義、區彆與關係
二、“人――世界和“主體――客體”兩種結構在中西哲學史上的錶現
三、哲學基本問題解析
第二講精神發展的階段
一、劃分精神發展階段的原則
二、個人精神發展的階段
第三講兩種超越:縱嚮超越與橫嚮超越兩種目標:相同與相通
一、縱嚮超越與橫嚮超越
二、相同與相通
第四講兩種超越的途徑:思維與想像
一、想像不同於思維的特點
二、從重思維到重想像的轉嚮
三、想像的重要意義
第五講兩種無限觀:“思維的無限”與“想像的無限”
一、兩種無限的含義
二、對黑格爾“真無限”的批評
三、“真無限”的整體與“壞無限”的整體
四、“人生在世”的全過程
第六講崇尚有限與超越有限
一、從尊崇無限到尊崇有限的轉嚮
二、時間的有限性決定人世間事物的有限性
三、從拯救有限到超越有限,從崇有到尚無
四、從一元論到多元論,從尊崇同一性到尊崇差異性
第七講兩種真理觀:符閤說與去蔽說
一、從符颱說到去蔽說的轉嚮
二、真理的本質在於超越和自由
第八講現實・真實・虛擬
一、亞裏士多德“詩的真實與曆史的真實”
二、虛擬的重要性和真實性
三、真實(真理)的層次
四、藝術的真實
第九講論境界
一、境界的含義及其在中西哲學史上的意義
二、境界的形成
三、不同境界之間的溝通問題
四、用“萬物一體”、“民胞物與”的思想精神提高和溝通不同的精神境界
第十講超越自我
一、禪宗關於超越自我的思想
二、超越自我在於超越主客二分式
第十一講超越之路183
一、哲學的”奧秘性”與”公開性’185
二、哲學的徹底的“公開性”在於永不脫離時間性和有限性
三、超越有限的曆程192
四、超越有限是一個長期磨煉的過程

第二篇審美觀
第十二講審美意識的在世結構:人與世界的融閤
一、審美意識不是主客關係式的認識,而是人與世界融颱的産物
二、審美意識的特點:超越性
三、審美意識給人以自由
第十三講審美意識的靈魂:驚異
一、傳統哲學把哲學與驚異對立起來
二、審美意識的驚異主要因超越主客二分而激起
三、缺乏審美意識或詩意的傳統哲學的終結
四、驚異是哲學和審美意識(詩意)的靈魂
第十四講典型說與顯隱說
一、典型說及其哲學基礎
二、顯隱說及其哲學基礎
三、真理的場所――藝術品
四、中國古典詩論的“隱秀”說
五、超越在場與功利追求
第十五講審美意識:超越有限――再論典型說與顯隱說
一、藝術是以有限顯現無限
二、藝術品顯現人人共同生活於其中的無限性世界
三、藝術品所顯現的無限性包括不同時代不同人的參與
四、典型說的無限之局限性
五、古希臘的模仿說及其擴展
六、中世紀對古希臘模仿說的超越
七、典型說在西方近代美學史上的主導地位
八、現當代的顯隱說對傳統的典型說的超越
第十六講審美價值的區分
一、黑格爾論藝術價值的區分
二、超越有限性的程度決定審美價值的高低
第十七講兩種哲學,兩種語言觀
一、西方古典哲學到現當代哲學的轉嚮
二、語言學的轉嚮
三、語言意義的轉換
四、“大言”與“小言”
第十八講語言的詩性與詩的語言
一、語言的詩性
二、詩的語言與非詩的語言的區彆
三、中國古典詩的語言的特徵和要求
第十九講美與真善
一、古希臘時期
二、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
三、近代
四、現當代
五、真善美統一於“萬物一體”

第三篇倫理觀
第二十講審美意識與道德意識
一、中西哲學史上的道德觀
二、審美意識超越道德意識
三、西方一些思想傢關於審美意識與道德意識的關係的論述
四、審美意識的超越性與現實性的統一
第二十一講人與世界的兩重性
一、“被使用的世界”與“相遇的世界”
二、人生並非隻是使用對象的活動
三、人生的最高意義“萬物一體”的領悟或“我一你”之間的相互迴應
四、有“民胞物與”精神的人,能喚醒萬物與之作語言交流
五、“我一你”關係的憂先地位
六、讓科技事業充滿“民胞物與”和“仁愛”精神之火與光
第二十二講人類中心主義、非人類中心主義和民胞物與說
一、中國哲學史上民胞物與和人類中心思想的統一
二、西方極端神秘主義者的非人類中心主義
三、超越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
第二十三講和諧相處:人與人,人與自然
一、和諧論的本體論根據――萬物一體
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三、人與人的和諧相處
第二十四講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對話與獨白
一、從獨白到對話
二、儒傢的“萬馬齊喑”的倫理學與哈貝馬斯的“交往倫理學”
三、理與情
第二十五講知行問題的道德含義與認識論含義
一、知行閤一的道德意義
二、從天人閤一到主客二分,從道德意義的知行閤一到認識論意義的認識與實踐
三、“知”哲學與“行”哲學
四、道傢既“知”道亦“行”道
五、哲學與人生

第四篇曆史觀
第二十六講古與今
一、伽達默爾的古今融閤論
二、王船山的“通古今而計之“的曆史觀
第二十七講傳統與現在
一、傳統的特徵與形成過程
二、對待傳統的正確態度
第二十八講曆中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
一、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含義
二、時間距離的意義
三、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超齣自身而不執著
四、曆史性問題就是人生意義問題
第二十九講中心與周邊
―、中心與周邊關係的哲學基礎
二、“萬變不離其宗”剖析
三、民族性與時代性
四、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

第五篇哲學發展的曆程
第三十講西方哲學發展的曆程
一、西方哲學史的主要發展階段
二、西方哲學史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特點5
第三十一講中國哲學發展的曆程
一、主要發展階段
二、中國哲學史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特徵
第三十二講中西傳統哲學的形成和影響
第三十三講餘論希望哲學
一、以希望哲學代替貓頭鷹哲學
二、希望就是虛擬
三、希望就是戰鬥
四、希望與命運
五、希望與失敗
六、希望與無限

附錄:
1.治學心得
2.主要著作目錄(閤著未收入)
3.主要學術論文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最近在找一些哲学入门书,先看到的是张先生的《哲学导论》(北大版),却拿了这本。两本其实框架一样,拿这本的原因一是这本比那本导论翔实;二是这本有课堂感,看起来会不那么累。 正在看,初步感觉张先生的确是大家:一是原创性比较高,他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理论体...  

評分

哲学始于对普遍性问题的惊异 我们今天非常需要发展科学,需要有经世致用或者说实用的哲学观点,但现在人们过分地热衷于功利追求,对自然采取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对人采取自我主义,破坏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针对这些情况,我主张在重视实用的同时,更多地提倡“...

評分

哲学始于对普遍性问题的惊异 我们今天非常需要发展科学,需要有经世致用或者说实用的哲学观点,但现在人们过分地热衷于功利追求,对自然采取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对人采取自我主义,破坏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针对这些情况,我主张在重视实用的同时,更多地提倡“...

評分

最近在找一些哲学入门书,先看到的是张先生的《哲学导论》(北大版),却拿了这本。两本其实框架一样,拿这本的原因一是这本比那本导论翔实;二是这本有课堂感,看起来会不那么累。 正在看,初步感觉张先生的确是大家:一是原创性比较高,他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理论体...  

評分

哲学始于对普遍性问题的惊异 我们今天非常需要发展科学,需要有经世致用或者说实用的哲学观点,但现在人们过分地热衷于功利追求,对自然采取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对人采取自我主义,破坏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针对这些情况,我主张在重视实用的同时,更多地提倡“...

用戶評價

评分

極贊

评分

1

评分

張老真勤奮

评分

很好的書吧,這種舒服舒適真不好真的不好,但是先生本身作為一個學術和曆史階段的學者來說對各方麵的學說自身的投入,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傾嚮都和我這個後輩相近,讀起來八風通暢

评分

這本書十幾年前就讀過,但內容太深,一直沒看太懂。核心思路是提倡一種後天人閤一哲學,並分解到真善美各個領域。 很開闊視野,但對實際生活沒啥用。非哲學專業的讀此書用處不大。 多數人的人生需要進入社會,多流血實戰,這種學術性的隻適閤少數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