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學誠著作《文史通義》想挽救當時的學風。他在《上辛楣宮詹錢大昕》的信裏說:“世俗風尚,必有所偏,達人顯貴之所主持,聰明纔俊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載筆之士不思救挽,無為貴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則必逆於時越。”他看到當時學風的流弊,想加以挽救。
近現代的目錄學家,如果真要硬分,可以分作鄭章黑和鄭章粉兩個學派。 (1)比較正統地從漢隋志到四庫總目清人版本解題目錄一路下來的,往往看不上鄭樵和章學誠(話說黑鄭樵是陳振孫開創的優良傳統啊~四庫總目更是把黑鄭樵當作頭等要事來抓~~一向冷靜客觀的姚振宗吐槽起通志文字...
評分p6 吾读古人文字,高明有余,沉潜不足。 p3 实际上是一种去魅。 p11 易为王者改制之钜典,事与治历明时相表里,其义昭然若揭矣。(是发挥) p19 佛经皆以象较,其实与圣人之言类似。 p30 各种进化之观念 p50 迁书不拘成法 p93 六经不言经,三传不言传,犹人各有我而不容我其我...
評分近現代的目錄學家,如果真要硬分,可以分作鄭章黑和鄭章粉兩個學派。 (1)比較正統地從漢隋志到四庫總目清人版本解題目錄一路下來的,往往看不上鄭樵和章學誠(話說黑鄭樵是陳振孫開創的優良傳統啊~四庫總目更是把黑鄭樵當作頭等要事來抓~~一向冷靜客觀的姚振宗吐槽起通志文字...
讀瞭兩遍 還是一知半解呀 慚愧
评分在章實齋的“六經皆史”論中,經與史、史與學、學與官,異名而同實,最終歸結於官。章氏對東周以降的處士橫議痛心疾首(自諸子之紛紛言道,而為道病焉),且視“以吏為師”的刑名之治為三代之美政舊法(秦之悖於古者多矣,猶有閤於古者,以吏為師也),甚至主張以“書掌於官,私門無許自匿著述”的激烈手段,恢復“治教無二,官師閤一”的三代(實為暴秦)之治。以經術導為刑名,其惡每甚於申韓,而禍常烈於秦火,觀章氏可知也。
评分葉瑛注未細讀,隻是留意瞭一下章旨、段意、劉鹹炘識語以及其他一些辯證材料。葉氏自己說,注書之事,有類胥鈔,雖然省翻檢之勞,但又使此書過於繁重,加以排版總在正文之後,閱讀不便,反覺纍贅。再則本書後經中華書局編輯室修整,經手者即周振甫先生,以緻於大段文言之中,忽然冒齣幾句白話解說,有乖文體,極為刺眼。至於本書與葉長青注關係,張京華有《實齋傢門而不實:文史通義二葉注發微》一文,可參看,大意是援引從同之處過多,且時有沿誤之例,實有抄襲之嫌。葉長青注今已齣版,對照不難。
评分嘖嘖
评分此書絕不艱深,而注疏繁復若是,乃欲令人畏懼不讀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