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先生,名锡瑞,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人。清末经今文学派人物,敬仰西汉《尚书》今文学大师伏生,属所居曰师伏堂。(以上据周予同序)
生清道光三十年庚戌十一月十四日(1850-12-17),父鹤泉,乃长子。仕途不顺,于是著述,教学。卒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二月初四日(1908-3-6)。(以上据皮名举《皮鹿门先生传略》)
《经学历史》是研究经学的重要入门书,对研究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中国经学起自西汉初年,绵延二千多年,各种著作,汗牛充栋,然而却缺乏严整、系统的经学通史。清末经今文学家皮锡瑞所著的《经学历史》因此显得格外珍贵。此书对经学及其历史作了简要、清楚的介绍与评价,内容涉及经学史中的重要典籍、各种流派和代表人物。现代经学史家周予同先生又为此书作了详细、精当的注释,举凡典籍、人物、典章制度、生词僻义,均一一引征文献、详加阐发,为原书增色不少。
近日学习愈发的意识到引导的重要性,读一本书有导论,治一门学亦有其引导学者入境之书目,切不可凭一己拙见埋头书中。而要旨则在寻得一本真正将金针度人之书,而非仅“绣出鸳鸯从君看”,让你徒发叹羡之情,到头来一头雾水。而学界险恶,谁又肯将积年所得之灵犀之处轻易点与你...
评分很好的一部书,而且前面还有周予同先生的序。 但是,读此书者要注意,皮锡瑞是今文学家,其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周予同的注释,并未就观点加以阐发。周予同治经学史,是站在破除经学的立场上,读者需见仁见智。
评分此外,吴仰湘教授还利用《师伏堂经说》稿本和《经学历史》初稿本,为校勘《左传浅说》、《经学历史》提供坚实的版本依据,对提升点校质量大有裨益。如《左传浅说》卷下“作东周以为诸侯朝会之地”,“东周”二字于情理不合,吴仰湘教授据《师伏堂经说·左氏传》稿本,校作“东...
评分皮锡瑞此书,立意在孔子作六经,“孔子之教何在?即在所作《六经》之内。故孔子为万世师表,《六经》即万世教科书。”而以汉最能“知孔子维世立教之义”,“孔子道在《六经》,本以垂教万世;惟汉专崇经术,犹能实行孔教。”以为自两汉之后,经学一代不如一代,而以清为复兴,...
评分自幼受新学濡染,对于经学堪称无知。所有的不过是对古代一些符号化的认识,封建、保守、礼教以及五千年文明史之类。少长,又赶上社会掀起了一股“复古”大潮,于是看着半懂不懂的文言又奉为经典了。可惜,所谓“经典”,对于大众以及大部分受新式教育出来的人,不过是对古代...
那年我读了两遍
评分一天一章,十天读完。极好的入门读物。书名为《经学历史》,也可见经学变为史学的消息。或谓此书非经学史,即就皮氏主今文经学而言,然而此书也非纯粹的经学。晚清今古文学者,已多平情之论,不尽拘门户之见,如皮氏所谓“学求心得,勿争门户”是也。周予同先生注释则为经学史立场,除宋、清两代似过于详细外,其他多简明得体,偶有小失,无关大体。2016.9.14。二刷。最有感的一句话是“木铎行教,卒入河海而逃;兰陵传经,无救焚坑之祸”,也许是宿命。
评分周予同先生的注解可谓精绝矣,然则自为一书可矣,何必拘于皮著。
评分必读!必读!
评分只第八“经学变古时代”最为难解,注释也越看越糊涂。其他都还好。处处可见作者经今文学家立场~啃完学术史再来读经学史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对的,有渐渐开窍的感觉了。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明确自己的立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