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初识埃兹拉.庞德竟是在网上听‘新东方罗老师语录’时的偶得。也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很玩笑的方式,领略了一位天才仿佛同样玩笑的一生… 实在讲,他的诗不易懂,如罗老师形容那样:内容极尽晦涩、扭捏,而形势又那样波澜壮阔!! 就像一切真的是为了‘疯’… 也许矛盾...
评分不要在意你的无知,因为宣扬纳粹而住入比萨监狱,因为在这样的空间写出《比萨诗篇》,你的痛楚无人体会,你是该死的人,对于你表现的恶与人类的繁殖,但其实你是好人,你是计划生育的英雄,人类太多,吃空了精神,而牺牲在所难免,犹太人死了很多,这些你都知道,但你也知道诗...
评分“做男人,不做破坏者。” 这是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设想作为他的巨作《诗章》最后一行的诗句。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庞德在二战期间乃至毕生的近法西斯行为,于世界看来就是一种破坏行为,他也可能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破坏者”,而非“男人”。 然而抛开他的经济学和政治学上...
评分1916年庞德谈到这首诗:“三年前,在巴黎,我在拉贡科德地铁车站下车,突然看见一张漂亮的面孔,然后有看见一张,跟着又是一张,一张漂亮的孩子的面孔,一张漂亮的姑娘的面孔。那天我一直努力想表达我看到那些面孔后的心情,但我找不到合适的,或者说是像我当时突然萌生的那种...
评分比萨之塔,映现于庞德的囚笼远处,蓝天被铁栏分割,而混凝土冰冷坚硬且潮湿,隐约的远山时常闪现它神圣的光芒——如果要说,诗人的境遇亦即这诗文的场景。 翻尽诗集的表面,磅礴的庞德,纷繁的庞德,在立锥之地搭建起记忆之台和诗之高塔。古老的传说、陌生的语言、阅读的经验、...
温和的眼睛,安详,不含讥讽。 他想谈现代艺术,可只谈二流的,不谈一流的。美是困难的。 远离那个地狱,远离尘埃与耀眼的邪恶。 邓宁:我家院子有墙,高如任何巴比伦的墙。 无忌妒则无爱,无隐私则无爱。
评分漏掉的诺奖。因为在二战时站错边,结果失去了得奖的可能,否则连他徒弟艾略特都有份,又怎么会轮不到他?
评分漏掉的诺奖。因为在二战时站错边,结果失去了得奖的可能,否则连他徒弟艾略特都有份,又怎么会轮不到他?
评分漏掉的诺奖。因为在二战时站错边,结果失去了得奖的可能,否则连他徒弟艾略特都有份,又怎么会轮不到他?
评分一个意大利的儒者,深受中国诗歌意象的影响,独特的诗风,奇特的拆字法,让汉字在外国诗歌中大放异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