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汉迪生于1932年,商业经济学家,曾任伦敦商学院教授、英国技术协会(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主席,并在BBC“今日”节目中主持“今日思想”栏目。著有《空雨衣》、《超越确定性》、《非理性的时代》、《理解组织》、《管理之诸神》、《等待大山挪开》等多部著作,已在全球销售一百多万册。
在我们身处其中的变化迅猛的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以企业为主要代表的组织忙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因此变得越来越机械、越来越没有人性,越来越强迫员工长时间工作;而个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只有疲于奔命,许多人实际上除了工作外几乎不再有别的自由空间,即使双休日、节假日也都在公司中度过,对他们来说,人生就是完成一项又一项永远也完成不了的任务。当组织或个人整天忙忙碌碌,失去自我,忘记自己本来的角色,只把自己当作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元素。无名无姓的工作角色、政府报告中的统计数字时,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工作机器,除了工作外生命不再有别的含义,就像是一件空空如也的雨衣。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沦为空雨衣?在本书中,查尔斯・汉迪不仅感悟到组织或个人生命之有可能沦为空雨衣,还进一步探究了其中深刻的原因所在,他将之归结为“,怖谬的存在”。在本书中,查尔斯・汉迪列举了9个悖谬――我相信这些,怖谬也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并且,你要是留意并愿意用心思考的话,势必还能找到更多的悖谬。
這是一本富有哲理的書。書中提到的中空雨衣照片可參考以下的链接。 http://www.pbase.com/mmingo/image/48615855/original
评分 评分读《觉醒的时代》,即《空雨衣》。(1)书中谈到“先知”和“国王”的不同角色,说先知只是提供航海图,不应该决定航向(p2)。这和James March 说的学者和经理人的不同不谋而合(哈佛商业评论2005年10月号)。(2)工作组合包括有偿工作、志愿工作、家政工作和学习工作。学习...
评分什么是意义感 人要求伟大, 而又看到自己渺小; 人要求幸福, 而又看到自己可悲; 人要求完美, 而又看到自己充满缺陷。 自从有位朋友问道:“说了这么多,你做这件事到底意义何在?为什么我们必须做?” 我的理解,一件事情有意义与3点有关系;前瞻性,相关性和连续性。 一、 ...
评分书名很喜欢,就拿来读了,一读还真吓一跳,用直观的经典图形来把握趋势很强很有启发.
评分书里有大量对确定性的批判。作者查尔斯·汉迪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悖论的时代,所有确定性其实都忽略了一个悖论:你看到任何东西,往往都会忽略它的反面。书名《空雨衣》是作者看到的一个雕塑作品,就是一座空空的雨衣。他想以此说明,现代人制造出了很多有用、但却忽略了人的东西,技术可能就是一种“空雨衣”。通过算法、数据和技术去预测未来,是人类古老的行为。在最原始的时期,人类就会用兽骨上的裂纹去获取天意。既然这个行为很古老,就算用上新的技术,也是在做旧事情。今天的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可以说就是一种基于最前沿科技的特殊“巫术”。上帝是人类因为自身的弱小,所想象出的全知全能的化身。人们想要预测未来,其实是想获得确定性。喜欢说“要是能怎样就好”的人,都是贪恋确定性的人,往往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背面的统统看不到。
评分18年前读过,现在偶尔看经管类书籍,还总是会想起这个隐喻。空雨衣,对我的影响太深了。
评分大师之作
评分已听得到读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