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激荡三十年》修订版。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作者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主要出版著作有:《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等。
完整阅读《激荡三十年》上下部,一段饕餮的历程。匆匆忙忙间,一片历史森林的轮廓和线索,逐渐显现。 在阅读下册的时候,边看边想,这书怎么光讲故事呢?是不是叙述事情之外,那种骨架似的历史概况的叙述太少了。深入阐述的不够让人觉得不过瘾。后来再看书名,才记起这本书是...
评分磨蹭蹭终于读完了《激荡三十年》。没有预想中的荡气回肠。 吴晓波的思路很清晰。感谢他,用这样一本书,把那么一群三十年来在各路媒体上时隐时现的名字串联起来,剥茧抽丝,让以往望高山而仰止的小老百姓们得以管中窥豹(而且不是很细的管子,嗯),顺便能够在英雄们艰苦奋斗...
评分“每一笔巨大的财富后面都存在犯罪。” —— 巴尔扎克 这句话夹在《激荡三十年(下)》206页的字里行间,但在我看来,几乎可以成为三十年企业史的一个注脚。三十年中国企业的发展是中国民间和政府积累财富的过程,并行不悖的,这也是“犯罪”被不断定义的过程。昨日的犯罪也许...
评分1,启蒙读物 其实还蛮建议把这本书当作类似入门读物或者课外辅导读物之类的东东。因为确实很难找到这样一本书,把30年的纷繁复杂演绎的娓娓道来高潮迭起如小说。 可能文科生总是需要感性认识先行,当把这样的演绎看完以后,再回过头看原先枯燥的充斥着概念的经济学教科书,以...
评分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172.html 最近离京回乡闭关,临行前到中关村一游,回想在这里学习和工作,颇有些感慨。发乎情,止乎理,学习下中关村的商业史。据说明清时,中关村是太监的坟地,后平整耕种,建国初中科院的总部进驻。从1984年城市改革到今天,可以大...
写的流畅
评分相当流畅,有鉴于大陆媒体人的自限性,吴晓波完成的还不错,然而也技止乎此,作为政治、经济、社会的博弈耦合,ta显得过于好读了,直觉上,这是一切施设型表征的共相——我的问题是:表征之下,有哪些被遮蔽被滤除了?再者,媒体从业者写作上的滥施修辞也近乎嗜痂之癖
评分写的流畅
评分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
评分修行28th,读大败局时,常感觉潘宁,李经纬,仰融等几位列于德隆三株秦池之中颇显突兀,自身无事,全因时代拨弄而终无所得,与做法不见容于任何时代的其他几位大有区别,读完此书,感觉位置更加公道,改革开放到2008这三十年是不断的修改调整大原则大背景的时期,是无法预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蛮荒草野时期,能立住脚的自有可取之处,而气运更加重要,倒下的,也未必是错误的,只是生不逢时而已。说实话此书读完更多的是无力感。你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过去了没有,虽然目前企业生存环境远较当年合规而有秩序,但是,这个但是永远存在,在中国,运行的是另一套逻辑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