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揚州文化

清初揚州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梅爾清
出品人:
頁數:250
译者:硃修春
出版時間:2004-12
價格:2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9042610
叢書系列: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
圖書標籤:
  • 海外中國研究
  • 揚州
  • 曆史
  • 城市史
  • 社會史
  • 海外漢學
  • 城市
  • 清史
  • 清初
  • 揚州文化
  • 曆史
  • 文化研究
  • 地方誌
  • 明清時期
  • 江南文化
  • 學術思想
  • 文學藝術
  • 城市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清初揚州文化》依據史料,以清初揚州地方文化為主題,從文人、文學和名勝之間的聯係入手,敘述瞭明清鼎革之際江南士大夫群體的復雜經曆,以及文人社會網絡在遭受創傷之後的重建過程。

著者簡介

梅爾清(Tobie Meyer-Fong),1989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獲學士學位;1998年獲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曾在南京大學曆史係做高級進修生,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做訪問學者。近期在《哈佛亞洲研究》等刊物發錶《包裝我們這一代人:清初的文選、朋友網絡及政治融閤》、《1600年至今的揚州遺址考察》等論文。目前正在研究關於太平天國運動後的曆史記憶與紀念等項目和課題。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緻謝

第一章 重建揚州
想象中的揚州
揚州的地理位置
“蕪城”揚州
揚州的恢復(1645―1700)

第二章 紅橋: 人物與意義
景點和感想
城市及其地位
與紅橋的關聯
王士禎與紅橋
紅橋與眾人物
紅橋修禊
再探紅橋

第三章 文選樓,紀念碑和杜撰的曆史
文選樓溯源
“遠古遺跡”之樓
作為詩文主題的文選樓
文選樓與旌忠寺
客居在文選樓遺産之中
聚會: 編者和《文選》
遺忘: 變換的豐碑
甄彆與占用

第四章 再創造和娛樂―――平山堂
平山堂擇址
對廢墟的沉思
新興的路綫
1674年的修繕
汪懋麟: 重建身份認同
皇帝的饋贈及臨幸

第五章 天寜寺的製勝奇觀
揚州的重新定位
天寜寺往昔
寺中的待漏館
皇帝在“江南”
天寜寺與南巡(上)
景點與奇觀
天寜寺與南巡(下)
尾聲

徵引文獻

索引

中譯者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作者为什么选取扬州这样一个地方来表达清初知识分子重建身份认同的过程?这不是一部扬州的地方史著作,虽然每一句写的都是扬州的风物,可事实上与扬州没有太大关系,换成南京可以,换成苏州也可以。或许只是扬州十日的记忆,使这一地方成为繁华与荒芜的双重标志,而在根本...  

評分

城市文化重构的空间符号学诠释 ——评梅尔清《清初扬州文化》 在新清史观下,城市史的研究也在使用新的理论工具,抑或是新的资料,从而呈现出与以往几乎截然不同的面貌。 或是在施坚雅模式加市民社会理论下,不再是韦伯所宣称的西方城市的对立物,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及城市内在...

評分

城市文化重构的空间符号学诠释 ——评梅尔清《清初扬州文化》 在新清史观下,城市史的研究也在使用新的理论工具,抑或是新的资料,从而呈现出与以往几乎截然不同的面貌。 或是在施坚雅模式加市民社会理论下,不再是韦伯所宣称的西方城市的对立物,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及城市内在...

評分

作者为什么选取扬州这样一个地方来表达清初知识分子重建身份认同的过程?这不是一部扬州的地方史著作,虽然每一句写的都是扬州的风物,可事实上与扬州没有太大关系,换成南京可以,换成苏州也可以。或许只是扬州十日的记忆,使这一地方成为繁华与荒芜的双重标志,而在根本...  

評分

作者为什么选取扬州这样一个地方来表达清初知识分子重建身份认同的过程?这不是一部扬州的地方史著作,虽然每一句写的都是扬州的风物,可事实上与扬州没有太大关系,换成南京可以,换成苏州也可以。或许只是扬州十日的记忆,使这一地方成为繁华与荒芜的双重标志,而在根本...  

用戶評價

评分

學術發展的那麼快,漢學傢纔寫到這麼一個程度,實在是有些太不思進取瞭。

评分

始於文人矯情,興於鹽商炫富,盛於帝王南巡,毀於洪楊之亂。特定的空間中,過去的時間一再迴現,成為組織當下文化的資源。從沐南京之餘澤到仰北京之眷寵。不好看,有點淺,據說國內好幾個曆史博士以此為模闆寫論文。有點好奇她為什麼不寫梅嶺,這個景點似乎在清朝也非常特彆。翻譯稀爛。可以去趟揚州瞭

评分

Despite some errors, the translation is overall of high quality.

评分

以虹橋、文選樓、平山堂、天寜寺為闡述中心構建瞭清初揚州士紳運用各種手段,力圖規復揚州文化氛圍,同時也打造自我形象的一係列努力及成效。翻譯後的文筆不甚流暢,不確定原文即此抑或翻譯問題。

评分

論有餘而證不足,作為歷史學作品並不信服。翻譯就不說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